第六讲 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一、什么是礼仪?礼: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二、中国礼的历史荀子:“礼缘情欲而生礼起源于人对情欲的制约需要食色性也礼源于男女有别,源于饮食当代大多数学者认为:礼仪源于远古祭祀神灵的活动礼:敬神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周公旦制礼作乐,颁布各种典章制度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克己复礼”,以周公为楷模,修订《仪礼》《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西汉戴德整理《礼记》为《大戴礼记》戴圣整理《礼记》为《小戴礼记》,即后代通行的《礼记》版本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三、中国民间人生礼仪(一)诞生礼求子:从准备嫁妆时就开始了久而不孕的女子祈求神灵送子怀孕:胎教贺诞:报喜中国民间礼仪文化洗三:添盆沐浴满月:剃去胎毛百天:挂长命锁 抓周:又称拿周,是古代中国测试未来幼儿志向的一种方式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二)成年礼男子冠礼,女子笄礼。
加冠取字,为成人仪式《礼记•王制》:“冠者,礼之始也中国民间礼仪文化1.及冠(冠礼):男性的成年仪式冠礼的年龄:《礼记》:“男子二十而冠唐代庶人二十而冠,卿大夫之子十五而冠,天子十二而冠中国民间礼仪文化总角中国民间礼仪文化《清俗纪闻》童子衣服图中国民间礼仪文化程序:筮日戒宾:选择主宾宿宾:邀请主宾,布置厅堂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厅堂席位图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冠礼:三次加冠,用字,礼见 始加礼:加缁布冠与笄再加礼:加皮弁三加礼:加爵弁醮礼:饮酒祭脯取字礼见: 祭祖,拜见长辈中国民间礼仪文化缁布冠参考图金笄中国民间礼仪文化皮弁图中国民间礼仪文化爵弁中国民间礼仪文化2.及笄(笄礼):女子成年礼,少女定亲时或年满十五举行笄礼程序:(以母亲为主)戒宾:选择贤而有礼的妇女加冠笄:只加一次,程序较冠礼简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三)婚礼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的群婚发展来的《仪礼·士昏礼》:“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中国民间礼仪文化1.谈婚论嫁的条件:年龄:男子十六至三十岁,女子十四至二十岁朱熹《家礼》倡导)男女双方及主婚人没有至亲的丧事。
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小夫小妻中国民间礼仪文化2.传统婚礼的程式:前婚礼:纳采:以雁为礼 问名 :问名卜婚纳吉:送礼订婚 纳征 :又称纳币,下定礼请期 :约定婚期亲迎:送妆、铺床,醮女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年画《亲事有成》中国民间礼仪文化送妆图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正婚礼:沃盥对席:夫妻对拜 同牢合卺:食肉饮酒说服设衽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婚后礼:妇见舅姑 妇馈舅姑 舅姑飨妇 舅飨送者 姑飨送者结婚三月之后庙见,后世改为三天之后庙见中国民间礼仪文化3.多元化格局下的中国婚俗:抢婚 童养婚 冥婚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四)丧葬礼传统的丧葬礼特别复杂、繁琐,包括丧、葬、祭三个部分,整个过程长达二十七个月实行按照与死者亲缘关系的远近来决定服丧轻重的“五服”制度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初终:确定治丧班子:丧主、主妇、护丧、主宾等饭含:米和铜钱,或珠宝哭丧:“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吊丧:吊丧者吊主人,主人哭无对辞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小殓:次日,穿寿衣对死者进行祭奠,丧主以下皆可大声痛哭。
大殓:第三日,死者入馆出殡、祭祀、下葬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大殓之后灵座、灵床图中国民间礼仪文化明代发柩图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中国民间礼仪文化小祥:十三个月时祭祀死者大祥:二十五个月时祭祀死者禫:澹澹然平安之意大祥之后两个月燃香、祭祀中国民间礼仪文化服丧分为五等:斩衰:服丧三年儿子为父亲,父亲先亡的嫡孙为祖父媳妇为公公齐衰:三年(儿子为母亲,父亲先亡的嫡孙为祖母,媳妇为婆婆),杖期(十三个月,如:儿子为改嫁的母亲),不杖期(期年不用丧杖,如:男子为祖父母,出嫁的女儿为父母),五月(如曾孙、女为曾祖父母),三月(如玄孙、女为高祖父母)大功:服丧九月,如男子为堂兄弟小功:服丧五月,如男子为伯叔祖父丝麻:服丧三月,如男子为曾伯叔祖父中国民间礼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