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10篇 【xx教育新闻】 书戴嵩画牛10篇 书戴嵩画牛(1) 【原文】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 1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 2好:喜欢 3宝:珍藏 4锦囊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装起来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5曝:晒 6拊:抽缩 8掉尾:翘起尾巴 9然:认为是对的 10婢:女佣人 【翻译】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鉴赏】 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1]丞相正肃吴公[2],与欧阳公姻家[3],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4]明之?其花披哆[5]而色燥[6],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7]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8]猫眼早暮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9]耳此[10]亦善求[11]古人笔意也 编辑本段译文 译文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之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也正是正午时猫的神态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早晚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猫瞳孔渐渐变成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画作的意境啊! 编辑本段注解 本文选自《梦溪笔谈》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1 尝:曾经 2 其下:牡丹丛下面 其:指牡丹丛 3 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4 正肃吴公:即吴育,他谥号为正肃 5 姻家:亲家 6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根据什么 7 明之:辨别它 8 披哆:萎靡无力 9 燥:干燥 10 黑睛:瞳孔 11求:探求 12 如线:像一条线 13 房:这里指花房,即花冠,花心 14 敛 :聚拢 15 泽 :光泽 16 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太阳渐渐移到正中,猫的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 渐:渐中 17 此:指吴育说的话 18 善求:善于探求 求: 探求 19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3、杨震拒礼 【原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注释】 道:路上 举:举荐 子:你 知:了解 厚:优厚 故:以前 之: 路过 遗:馈赠 愧:羞愧 欲:想要 谒:拜见 【翻译】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纸上谈兵 【原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少时;小时候 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 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难:驳倒 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赵:赵国 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坑(kēng):活埋 尝:曾经 卒:步兵,士兵 将:使为将,使动用法 佯:假装 【翻译】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但是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后,全部更改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
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杀死,并把尸体堆积起来 躁急自败 译文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县城去,让书童用夹书的木版捆着书跟着我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看看离城还有两里路,便向船夫问道:“还能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看了看书童,回答道:“慢慢走还赶得上,快走就关了我以为他是拿我开玩笑,心里很生气,就快步赶路走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书童摔了一跤,捆书的绳子断开,书也散了,他哭哭啼啼没有马上起来等我们收拾好书,把书捆好继续前进,城门已经关上了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想起船夫说的话非常合乎事理天下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直到天黑也无处归宿的人,就和这一样啊!就和这一样啊! 书戴嵩画牛(2) 《书戴嵩画牛》 教学反思 《书戴嵩画牛》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
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文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 孩子们总是喜欢小动物,喜欢同龄人,喜欢似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如何让学生走近这样一个离他们年代久远的人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想,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渲染、直观的感受、生活体验的唤起应该非常重要吧 我们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应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书戴嵩画牛(3)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四川有个姓杜的处士,喜好书法、绘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数以百计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尤其被他所珍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把它随身携带。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有一天,杜处士晒书画,有个牧童看见了那幅《斗牛图》 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啊!牛争斗时,力气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抽缩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啊!” 处士笑而然之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 黄筌一次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 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有人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 验之信然 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是这样 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 由这件事我们才知道,如果不能仔细地观察事物,即使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 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