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附件:《长沙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及其量化评审办法》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5KB
约10页
文档ID:41391765
附件:《长沙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及其量化评审办法》_第1页
1/10

长沙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及其量化评审办法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及其量化评审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稿)在职称申报评审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新的政策条件下,面对近年我省职称申报、推荐、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为确保职称申报推荐工作质量,根据湘人社发[2012]100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一、组织形式1. 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职称工作的领导机构,对全校职称工作进行宏观指导负责研究决定学校职称工作的有关政策及职称工作的重大问题;负责研究确定学校当年高级职称推荐指标数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学校师资处2. 学校职称推荐委员会在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参评条件的要求,负责量化评价和评议申报高级职称人员的相关材料,确定推荐人选;负责评议各单位职称推荐小组认为有必要提交学校职称推荐委员会确定的事项学校职称推荐委员会根据当年申报人员分布情况下设相关的学科组推荐委员会成员从学校专家库中抽调组成凡委员本人或亲属当年申报职称的,该委员应主动回避或被告之回避3. 各单位职称推荐小组职称推荐小组是各单位职称工作的领导机构,根据上级和学校有关要求,负责评议本单位申报职称人员的相关材料,向学校提出本单位推荐人选。

各单位职称推荐小组成员原则上为教授,一般由 7--9 名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必须公道正派,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各单位成立的职称推荐小组名单须报师资处备案二、推荐程序1.研究确定并下达推荐指标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当年职称工作政策,确定当年各单位申报高级职称推荐指标数学校师资处向各单位传达上级和学校有关通知精神,并向各单位下达当年推荐指标数2.个人申请个人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填写申报表并提供原始证明材料3. 单位推荐各单位职称推荐小组按照申报条件,认真审查申请人材料,组织申请人公开答辩,并在相关材料上签署意见盖章后向学校推荐各单位要按学校下达的推荐指标数等额向学校推荐人选(申请转评系列者占指标)各单位须将推荐人选申报材料公示一周未经公示的材料学校不予受理4.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审核个人申报材料5.学校职称推荐委员会表决推荐委员会各学科组成员对各单位推荐人选逐个审核评议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申报人得票达到出席人员的三分之二视为通过,学校职称推荐委员会不接受复议申请6.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学校推荐人选材料上报教育厅、人事厅进行资格审查。

三、 量化评价与淘汰1. 量化评价与淘汰须在高级职称评审会召开之前完成2. 《长沙理工大学申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参评条件细则》(长理工大师[2011]10 号)(以下简称《细则》)是量化评价的基本依据3. 在申报者满足“思想政治条件、学历资历条件、国际化工程化条件、教学业绩基本条件”等必备条件的基础上,按下列方法确定申报者推荐的优先次序:1)满足《细则》“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论文与著作条件”、“成果与业绩”等三类条件者优先,满足其中二类条件者次之,满足一类条件者排最后2)满足类型条件相同数量者,优先次序按《细则》三类条件的累计分值(以下简称“参评任选条件综合分值”)的大小确定任职资格参评任选条件综合分值确定的方法为“参评任选条件加权等值法”其值为表 a、表 b、表 c 计算所得的各项分值之和a. “教学改革与建教学改革与建设设成果成果”任任职资职资格分格分值值表表级别级别系数系数 k申申 报报 职职称称教学改革与建教学改革与建设设成果成果方案方案 1方方 案案 2方案方案 3分分值值最高分最高分1.国家级下列质量工程项目(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示范实验中心)的主要成员(前 10 名);国家级特色专业主要成员(前 8 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级教材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的骨干成员(前 5 名)。

2.01.81.0K×∑[35×m/n](注 n 为个人排名,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名次)4×35=140教教 授授2.省级精品课程骨干成员(前5 名); 省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前5 名); 省级特色专业骨干成员(前 5 名);省级示范实验室骨干成员(前 5 名);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骨干成员(前 5 名); 省级优秀实习基地骨干成员(前 3 名); 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的编写人员(前 3 名);省级教材奖获得者(前3 名); 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一等奖的前 5 名,二等奖的前 3 名,三等奖的第 1 名);省级教研教改课题骨干成员(重点课题的前 5 名,一般课题的前 3 名)1.51.41.0K×∑[35×m/n](注 n 为个人排名,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名次)1403.校级教学成果奖负责人;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 校级教研教改课题负责人;校级规划教材主编1.01.01.0∑351404.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获奖者的指导教师1.01.01.0∑351405.国家级 “教学奉献奖”获得者8.04.01.0省级 “教学奉献奖”获得者4.02.01.0校级 “教学奉献奖”获得者。

1.01.01.0K×∑351401.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参与者;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参与者;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参与者;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建设参与者;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参与者;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参与者2.01.81.0K×∑[35×10/n)](注 n 为个人排名) 140 2.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成员(前5名);省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前5名);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主要成员(前5名);省级示范实验室主要成员(前5名);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主要成员(前5名); 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主要成员(前5名);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省级及以上教材奖获得者;省级教研教改课题主要成员(前5名);省级及以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指导教师(第1名)1.51.41.0K×∑[35×m/n)](注 n 为个人排名,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名次) 1403.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骨干成员(前3名);校级教研教改项目骨干成员(前3名);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前3名),二等奖负责人;校级规划教材编写人员(前3名)1.01.01.0K×∑[35×m/n](注 n 为个人排名,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名次) 140副副 教教 授授4.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

1.01.01.035×m(m 为篇数) 1405.省级讲课比赛奖获得者1.01.01.0∑35 1406.学生学科竞赛: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的指导教师;省级专业协(学)会组织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获奖者的指导教师1.01.01.0∑35 140注:1.各类建设项目的参与者,以项目的申报书或合同书或结题报告中的人员排名确定;2.各类成果奖的排名以获奖证书确定;3.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教师,以获奖证书确定b. “论论文、著作条件文、著作条件”任任职资职资格分格分值值表表申申报职报职称称论论文、著作条件文、著作条件分分值值最高分最高分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类类: : 1.以第一作者在 CSCD 核心库来源期刊 (不含拓展库期刊,下同)上发表学术论文 5 篇以上 2.以第一作者在 CSCD 核心库来源期刊上 发表学术论文 2 篇以上,且另以第一作者在学 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 SCI 收录 2 篇以 上或被 EI 收录 3 篇以上(会议收录论文除外)3.以第一作者公开出版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专著 1 部或主编全国、省部级规划教材(国家行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并以第一作者在 CSCD 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4 篇以上。

∑[30×(n/m)](注 n 申报者满足条件的篇数,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篇数)5×120=600教授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类: :1.以第一作者在 CSSCI 核心库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4 篇以上2. 以第一作者在 CSSCI 核心库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 篇以上,且另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 SSCI、A&HCI 收录 1 篇以上、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1 篇(会议收录论文除外)3.以第一作者在 CSSCI 核心库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3 篇以上,且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 篇以上∑[30×(n/m)](注 n 申报者满足条件的篇数,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篇数)600自然科学类: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项:1.以第一作者在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不含拓展库期刊,下同)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2.以第一作者在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且另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1篇以上或被EI收录2篇以上(会议收录论文除外)3.参与出版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专著1部(国家行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或参编全国、省部级规划教材(参著、参编均不少于5万字,且书中有具体章节说明),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30×(n/m)](注 n 申报者满足条件的篇数,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篇数7×120=840副教授副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类: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项:1.以第一作者在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2.以第一作者在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且另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SCI、A&HCI收录1篇以上、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或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篇以上(会议收录论文除外)3.参与出版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专著1部或参编全国、省部级规划教材(参著、参编均不少于5万字,且书中有具体章节说明) ,并以第一作者在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30×(n/m)](注 n 申报者满足条件的篇数,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篇数7×120=840c. “成果与成果与业绩业绩”任任职资职资格分格分值值表表申申报职报职称称成果与成果与业绩业绩条件条件分分值值最高分最高分1.国家级成果奖的特等奖前 30 名、一等奖前 15 名、二等奖前 9 名、三等奖前 5 名。

(K=2.0,1.8 或者 1)2.参与 1 项排名前 5(含主持人)的国家级重大(点)项目(以项目申请书排名为准)K=2.0,1.8 或者 1)3.主持完成 1 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同时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前 5 名、二等奖前 3 名、三等奖排名第 1(均以获奖证书排名为准,不含论文奖励)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 2 项以上发明专利授权K=1.5,1.4 或者 1)4.主持 1 项国家级项目,或主持完成1 项省部级重大、杰出青年基金科研课题K=2.0,1.8 或者 1)∑[K×35×(m/n)](注 n 为个人排名,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名次)4×4×35=560教授教授5.主持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或科技咨询项目,进校经费工科类 200 万元以上、理科类 100 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50 万元以上(以学校计财处、科技处的证明为准,不含转出学校经费)35×(n÷m)(注 n 为个人进校经费,m 为左列中满足基本条件的相应进校经费)140副教授副教授1. 国家级成果奖获得者(有获奖证书)特等奖m=50;一等奖m=25,二等奖m=15,三等奖m=10) (K=2.0,1.8 或者 1)2.作为主要成员参加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前3名,含主持人,以项目申请书排名为准),或主持并完成1项厅级科研课题。

K=1.5,1.4 或者 1)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