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打造“股份农民”的“三变”改革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32KB
约11页
文档ID:415742839
打造“股份农民”的“三变”改革_第1页
1/11

打造“股份农民”的“三变”改革中央农办调研组近期我们赴贵州省六盘水市就农村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 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研组先后到 了钟山区月照养生谷、大河镇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水城县米箩镇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 玉舍镇海坪彝寨易地扶贫 搬迁点,同各级领导、乡村干部、农民群众、企业经营者进行 了交流座谈通过调研,我们总的感受是: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核 心是打造“股份农民”,通过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 源撬动社会资源的“双轮驱动”,有效活化了要素资源,实现 了 “产业连体” “股权连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具有 典型的制度创新意义一、穷则思变,“五难”孕育“三变” 六盘水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腹地, 喀斯特地貌突出,山高 沟深,耕地零碎,生态脆弱,农业条件恶劣,脱贫攻坚任务十 分艰巨在“四化同步”进程中怎么补齐农业短板,在西部贫 困山区用什么路径推进精准扶贫, 在喀斯特山地条件下怎么发 展现代农业,在经济社会转型中怎样构建激发弱势群体潜能和 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制度体系, 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怎么构建先 富带后富的制度机制, 这五个现实问题,成为摆在六盘水面前 的时代难题。

穷则思变围绕着这“五难”,六盘水创造性地提出了农 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其总体思路是: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龙头企业、 农民合作社的 带动作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平台; 通过股份制改 革盘活农村自然资源、 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 以股权为纽带整 合农村、 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要素注入产业发展平台, 形成 推进产业发展强大聚力合力,提高组织程度,发挥规模优势, 既壮大集体经济,更促进农民增收具体而言,资源变资产,就是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 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 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 资金变股金, 就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 将各级财政投入 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 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 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就是农 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 为股东、参与分红此外,六盘水在基层创造实践中,还将“三变”扩展为“三 变+特色农业” “三变+乡村旅游”等12种模式和土地股、自然 风光股等12种股权形式在那些深入开展“三变”改革的地区,可以说是无物不股:能产生价值的资源资产都探索入股; 无奇不股 :气候资源、民俗资源、村落资源、古树资源等都能 入股;无事不股:干事创业首先想到用股份形式来干;无人不 股:每个农民、贫困户都可以成为股东。

“三变”改革面宽度深涉众广,已成为六盘水农村改革的靓丽风景线二、变则通,“三变”惠及“三农”思路一变天地宽三变”改革蝶变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 的“惊喜”,六盘水沉睡的资源活了起来,分散的资金聚了起 来,增收的渠道多了起来,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起来―)激活了农村各类要素资源六盘水市“三变”改革 全面覆盖 66 个乡镇、 17 个社区(街道)、 881 个行政村共有 51.48万亩集体土地经营权、28.92万亩“四荒地”经营权、 68.3 万平方米水域使用权、 5.86 万平方米房屋所有权入股; 整合财政资金 6.6 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 1.25 亿元、农民 分散资金 4.28 亿元、社会资金 45.71 亿元入股; 38.89 万户 农民变为股东,入股农民达 128.25 万人(其中贫困户 11.16 万户 33.17 万人);集中打造产业平台 656 个,其中企业 263 个、合作社 333 个、农家旅馆和农家乐等 60 个, 29.5 万农民 在产业平台务工三变”改革盘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 产、人力资本, 有效破解了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和资金短缺问 题海坪彝族风情区是用 351 亩荒地打造出来的。

海坪村委会 用 351 亩荒山入股,其中村委会及村民占 30% ,景区管委会占 70% ,2015 年进行了红利分成, 村委会分了 150 万元,其中 50% 分配给群众,共有 180 户 780 名村民,人均达 960 元原本颗 粒无收的荒山,变成了一片风景优美的度假村二) 加速了农业结构深度调整 通过“三变”改革,推动了农业产业规模化、 集约化、市场化发展, 培育了一批种养、 加工、冷链、物流等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促进了一二 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自给向市 场转变、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增加值从 2013 年 58.06 亿元提高到 2015 年 114.51 亿元,增速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 态化,建成 458.75 万亩猕猴桃、刺梨、核桃、茶叶、人参果 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产值达 75.68 亿元, 2013 年至今 粮经比从51 : 49调整为36 : 64;森林覆盖率从43.3%提高到 49.77% ,林业产值从 30亿元增加到 100 亿元三) 创新了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三变”改革改变了过 去点对点的扶贫模式,把贫困群众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放大了贫困群众狭隘的生产空间、 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2014年至今,“三变”改革已直接带动 22 万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23.52%下降到 15.67%钟 山区通过“三变+旅游+扶贫”创新扶贫模式,对全区228个自 然村寨实施“ 1+N ”提档升级,建设最美“五园”,旅游公司与 农户签订改造协议, 公司按 10 万元/户出资改造, 农户拿出部 分房间作为农家客栈由公司统一经营 我们走进月照社区双洞 村,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一排排三层小楼, 一层居住着异地搬 迁扶贫的农户,二层、三层用来做农家乐经营,园区配套极为 齐全,实现了村寨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四)壮大了新型集体经济实力 2014—2015 两年全市 共消除“空壳村” 548个,实现了“空壳村”全面消除2015 年村集体收入最高的达 1031 万元,最低的为 5 万元,村集体 经济积累达 2.4 亿元钟山区充分发挥平台公司的融资优势, 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按照“投融建借用还一体化” 的原则,向农业发展银行、农商行等融资贷款 100 亿元,投资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布局产业业态,并通过收储、开发、利用 闲臵土地回收投资成本村集体将集体林权、水权、土地经营 权等折价入股到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公司, 扩充公司资产, 村 集体与公司按3 : 7占股分成,既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又提升了公司融资能力。

五)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15 年,全市农民股 东年人均分红 1200 元以上,在产业平台上务工的农民年人均 增加工资性收益 1.23 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 年 6015 元增长到 7522 元,年均增速 11.83% 2016 年上半年, 六盘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达 9.8% ,快于全国平 均水平 3.2 个百分点水城米箩俄戛村的王顺友,这些年来, 他的身份和收入也可谓经历了“三变”第一变,拥有土地承 包经营权,享有种植收益,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改革开放实 行包产到户,王顺友拥有了自己的 4.8 亩承包地, 2012 年以 前主要种玉米和洋芋,年种植收益不到 2500 元第二变,土 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享有“土地租金+务工收益”,是“'地 主’+职业农民”2013年润永恒公司在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 转型政策引领下,在米箩俄戛村投资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流 转了王顺友家的地,同时他还作为雇佣工人参加劳动, 王顺友 得到了土地租金和务工收益双重报酬 但由于润永恒公司没有 把老百姓的利益链接到产业中, 老百姓出工不出力,种植下去 苗木存活率极低,死了 90%以上,公司损失了 800 万元。

第三 变,入股润永恒公司,享有“土地租金+务工收益+股权收益”, 是‘地主’+职业农民+股份农民”2014年“三变”改革以 来,王顺友又有了一个新身份 一一“股份农民”他一方面通 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到润永恒公司种植猕猴桃, 合同期限 20年 第一个 5 年获得每年每亩 600 元的保底分红(即土地流转费) 第二个 5年获得每年每亩 1300 元分红,第三个 5 年获得每年 每亩 2000 元分红, 第四个 5 年获得每年每亩 2500 元分红;另 一方面又以技术入股, 除每年获保底工资 4.8 万元以外, 还获 得技术入股分红 2000 元,2015 年王顺友总收入达 5.29 万元, 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三、“三变”改革引发的“五点启示”“三变”改革试验将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农村, 农民从传统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乡村各类生产要素活化起 来,其启示丰富而深刻一)“活化要素”是推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的根本前提 六盘水通过探索将优质的气候资源、 生态资源以 及技术技艺等以股份化形式纳入“三变”体系,活化了农村各 类要素资源,成为推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转换 器”,是“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的“点金术”。

这些经验 让我们感到,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不仅可以发生在经营性 资产量大的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郊区;在拥有丰富 自然资源但资金短缺、 经营主体不完善的西部地区、 广大农区, 同样完全有条件做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篇大文章, 同样可以释放产权制度改革的红利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六 盘水瞄准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这一突出短板, 整合 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三变”改革的产业支撑创造了 良好发展环境大河镇到下扒瓦沿线涉及 2 个县区 4 个乡镇 9 个行政村 58 个自然村寨,覆盖 23167 人,其中贫困人口 2938人该区域山水独特,旅游资源丰富,适宜产业发展,但由于 地势险要,交通闭塞,长期以来发展缓慢,贫困面较大为唤 醒沿线长期沉睡的旅游资源, 打破产业发展的瓶颈,钟山区按 照“三变+基础设施+扶贫”的思路,修建大河至下扒瓦公路, 工程概算总投资 4.28 亿元,于 2016 年 7 月建成通车, 实现大 河现代农业观光园与月照养生谷景区互联互通, 沿线旅游产业 很快兴旺起来,让出行之路成为扶贫的“财气之路” 、旅游的“人气之路”、百姓的“福气之路”。

三)搭好投融资平台是解决“钱从哪来”的有效途径 六盘水的“三变”到处都有投融资平台的影子,主要运作方式 是政府把规范合规的投融资平台规划好搭建好, 把基础设施建 设好,把产业业态发展好,再引入融资企业和经营主体,引导 成立各种合作社,带动农户入股参与发展产业, 这就是六盘水 创造的“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 机制和经验在这种创新中,政府是农村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双 面胶”,既主动对接农村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又搭建投 融资平台,打造投资价值洼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三变”把千家万户汇集到平台上, 把各方资金归集到平台上, 把区域 资源调集到平台上,打造了“平台经济”,形成了多个舞台共 演一出“三变”好戏的生动局面我们认为,这种投融资平台 将集体、政府和社会资源捆绑起来,形成了“鲶鱼效应” ,搅 动了农业农村发展一池春水四)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是做大 “三变”蛋糕的物质保障 近年来,六盘水注重把“山地劣势”转变为“山地优势” ,把成长空间大、最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休闲农业做实成产能,实现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 最大化六盘水打造的产业平台主要涉及猕猴桃、 茶叶、核桃、 刺梨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相关加工业,涵盖了种植、养殖、 加工、流通、旅游等多个领域。

调研发现,每一个案例都有至 少一个经营主体,每一个经营主体都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我 们感到,“三变”改革股份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