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2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 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B00.902 002口唇疱疹︵单纯疱疹︶1、多发于口角、口唇皮肤粘膜交接处2、先觉轻痒、烧灼感,继而出现群集性小水疱,周围红晕,区域性淋巴结肿大3、全程 1~2 周,水疱干涸结痂,痂膜不愈易复发一般检查常规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2、可用 2%的甲紫溶液等外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左旋咪唑 50mg 3/d 口服,也可肌注聚肌疮、转移因子等3~5皮疹消退,一般不留痕迹B00.902 002阴部疱疹︵单纯疱疹︶1、多由Ⅱ型 HS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发病,发生于龟头、冠状沟、阴唇、子宫颈2、皮疹为群集性小水疱易破溃糜烂,发生继发感染3、疼痛、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一般检查常规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2、可用 2%的甲紫溶液等外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左旋咪唑,也可肌注聚肌疮、转移因子等5~7症状消失,皮疹消退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B00.002 002疱疹性湿疹︵单纯性疱疹︶1、发生于患有异位性皮炎或其他皮肤病基础上感染疱疹病毒的小儿患者。
2、在原有皮疹部位,出现多数具有脐窝状小水疱脓疱,可糜烂,区域淋巴结肿大3、高热和其他全身症状一般检查常规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2、可用 2%的甲紫溶液等外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左旋咪唑亦可肌注聚肌疮、转移因子7~14体温正常,症状消失,皮疹消退L00 01 109脓疱病与新生儿脓疱病1、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婴幼儿多见,多发于夏秋季,生后4~10d2、初起为红斑或小疱,迅速形成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破后呈糜烂面,病变发展迅速,可累及粘膜,可结蜜黄色痂,愈后无瘢痕3、自觉痒,区域淋巴结肿大4、病情重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或继发肾炎1、一般检查常规2、血 BUN3、血气分析1、除去病因,治疗原发皮肤病2、面部疗法:先去脓痂(可用 3%过氧化氢液湿敷或植物油浸软后除痂) 刺破脓疱,吸去内容物,选用制溶液洗剂、油剂、糊剂、软膏黄连素、四黄散、青黛散油油外敷3、全身疗法:对重症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者给予抗菌素及中药、补充营养及维生素等7~21症状消失,皮疹消退45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B02.901 002带状疱疹1、可有乏力,局部疼痛等前驱症状。
2、皮损表现为局部红斑,迅即出现成群丘疹小水疱,周围红晕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有暂时性色素沉着3、皮损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一般不超过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分布区,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4、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年龄愈大疼痛越剧,老年当皮损消退后,可留有神经痛的后遗症,达数月之久5、一般极少复发,免疫功能低下,或恶性肿瘤患者可复发6、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状态不同,临床表现有顿挫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泛发型及内脏型带状疱疹一般检查常规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2、维生素 B1、B 12肌注和镇静剂3、中药:热感者用龙胆泻肝汤,湿感者用除湿胃苓汤4、症状较重者可用:(1)糖皮质激素口服2)转移因子 2ml 上臂皮内注射隔日一次两侧交替共 2~3 次3)阿糖胞苷,每日2mg/Kg 静滴,连用 5d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肌注,严重者加无球鸟苷,干扰素和聚肌胞治疗5)疱疹后神经痛者可用大剂量维生素 E 口服,亦可选用卡马西平、阿米替林口服,或糖皮质激素与普鲁卡因局部封闭6)皮肤病损可用 5%碘苷二甲基亚砜溶液外涂局部外用扑粉加消毒敷料包扎或外涂炉甘石洗剂,如有破溃对症处理,注意防治继发感染。
7)眼部病损可用 0.1%碘苷眼药水、阿糖胞苷眼药水滴眼,每 2h 一次,加强护理及早邀请眼科会诊28~30疼痛消失,皮疹消退,有暂时性色素沉着6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 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B07 04 002疣︵寻常疣、跖疣、甲周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等︶注意病损类型、大小、数目、色泽,有无乳头增生或中央脐窝,分布部位如何足跖病损可削除表面角质后再作检查,有无针尖大小黑点,是否容易出血,疣应与皮肤肿瘤相鉴别,跖疣应与鸡眼鉴别,传染性软疣应与水痘相鉴别一般检查常规 1、传染性软疣可在消毒后用弯血管钳挤出,钍头挑出或用锐匙乱出其中软疣小体再涂碘酊或氯化高铁酊压迫止血2、寻常疣可用艾灸、针刺、乱除术鸡眼青、二氧化碳激光、电灼、冷冻及病损内注射甲下疣、跖疣以乱除术、冷冻治疗为好,多发者可用 3~5%的福马林溶液浸泡 30min 1/d 连续 2~3 周,外敷 10%5-Fu3、扁平疣数月也可选用冷冻和激光、中药:(1)板兰根注射液2)维生素 A 口服3)0.5%的足叶草脂毒素液等4)耳针5)体针治疗6)聚集胞肌注。
7~21症状消失,皮疹消退78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L73.901 109毛囊炎与疖1、询问有无搔痒性皮肤病、贫血、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病史,是否反复发作2、注意好发部位、单发性或多发性、有无压痛及波动3、注意有无发热,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4、慢性患者寻找病灶,检查尿糖、血糖1、一般检查常规2、血、血糖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面部疖肿尤其位于危险三角的切勿挤压2、局部治疗①初起者可用热敷及理疗,2%碘酊等外用②疖肿未破前用青药、纯鱼石脂软膏外敷或理疗,已形成脓肿切开引流,排出脓检3、全身治疗、全身发热及多发疖肿病者可用抗菌素4、中药治疗①初起清热解毒②全身症状重者可服犀角地黄汤或黄莲解毒汤等5、复发性毛囊炎或疖病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改善免疫功能如丙种球蛋白等7~14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疖肿消退,切开引流创口愈合全身局部症状、体征消失,但反复发作,遗留有原发病如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B35.001 002 甲癣1、病甲增厚、硬、呈灰白色、游离缘可见甲下碎屑,病甲与甲床分离2、直接镜检及培养真菌阳性。
1、一般检查常规2、直接镜检及培养真菌1、甲癣可用小刀逐日刮除病甲或用其他方法除去病甲后,外用 10%乳酸碘酊 3/d 直至正常甲板重生为止2、甲癣广泛、顽固可在外用治癣药同时口服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特比荼芬治疗4~91、病损消退2、直接镜检及培养真菌每周各 1 次,连续 2 次阴性9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A46 01 002 丹毒1、寻向皮损邻近皮肤有无外伤史,面部丹毒应寻向口唇周围有无疮疹发生,有无抠鼻孔史下肢丹毒应注意有无足癣史有无全身中毒症状2、检查局部红肿性红斑与正常皮肤界线是否清楚,有无压痛其上有无水疮或大疮,引流淋巴管是否肿大,有无淋巴管炎等反复发作者,注意有无淋巴水肿功或象皮肿3、定期检查血象和尿常规,必要时夜向取血查微丝蚴4、应与接触性皮炎、血管性水肿结节性红斑和丝虫病监别1、一般检查常规2、必要时抽血查微丝蚴1、按接触隔离常规护理2、 抽者应按常规护理3、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治疗,给青霉素、红霉素等其它有效抗菌素4、中药治疗如五味消毒饮等5、全身症状严重者或老年患者用大剂量青霉素。
6、早期症状轻者,局部用紫外线照射或中药如马齿苋、黄柏、白头翁、薄公英、连翘等煎液湿敷7、对相应病因如足癣、鼻、耳腔感染应用时治疗14~21局部,全身症状、体征消失,无后遗症者A18.411 007寻常性狼疮1、常发于儿童和青少年2、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部其次为四肢、臀部可累及粘膜3、基本皮损为软性小结节,呈苹果酱色,渐扩大,破后成溃疡,愈后成萎缩性瘢痕,左瘢痕上形成新皮疹,用玻片压时见棕黄色小结节称狼疮结节4、自觉痒,痛不明显,慢性病程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组织病理示结核结构有时找到结核杆菌1、一般检查常规2、胸部 X 线检查3、ESR4、QT试验5、分泌物行结核菌培养6、皮肤活体组织病理检查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病损部位查菌阳性者,应予接触隔离2、抗结核药物,选用利福定、异烟肼、对氨水杨酸钠、链霉素或利福平及乙胺丁醇治疗,疗程至少 6 个月亦可短期并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3、局限性皮损可用电灼、冷冻或手术切除治疗30皮疹消退,留萎缩性瘢痕1011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A30.901 002麻风1、结核样型(TT):(1)颜面、四肢散在边界清楚的圆形红斑或浅色斑数月不多。
2)尺神经、耳大神经、眶上神经或腓总神经等浅神经粗大、质硬3)浅感觉(触觉、冷热觉、痛觉)障碍汗闭4)后期可形成鱼眼,足底溃疡,鹰爪状手等5)病损区麻风杆菌检查阴性6)麻风菌素反应阳性7)组织病理检查示其皮内结核样肉芽肿结构抗酸染色找不到麻风菌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1)基本皮损为环状红色浸润性斑片,不对称2)周围神经粗大有功能障碍3)淋巴结、眼、内脏可受侵犯,但少见4)麻风菌检查阳性5)麻风菌素反应阳性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狭窄的“无浸润带”真皮以上皮样肉芽肿为主,抗酸染色见少量抗酸杆菌3、中间界线类(BB):(1)皮损多形性,为浅色斑、环形红斑结节等2)数目多不对称,周围神经粗大、质软3)可出现眼、淋巴结、内脏等损害1、一般检查常规2、病损区查麻风杆菌3、麻风菌素反应1、麻风患者经确诊后应按国务院规定送往防治机构,争取早期、合理治疗2、作好患者思想工作,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3、对查菌阳性的瘤型、中间界线类和结核样型反应期麻风者应严察隔离;查菌阴性的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及未定型类麻风患者可在门诊治疗4、化学疗法:(1)氨苯酮开始25mg/d,1 周后加至50mg/d,2~3 个月后加至 100mg/d,每周服6d 停 1d 连服 3 个月停2 周。
注意血象必要时加服补血剂2)氯苯酚嗪100~200mg/d 每周服6 天停 1 天3)利福平成人每天早饭前 1h 服0.45~0.6g90~180瘤型:1、病变消退,一年内无麻风反应发生2、每月查麻风菌 1 次连续 12 个月都为阴性3、组织病理检查已无麻风的特殊改变,抗酸染色阴性结核样型:1、皮损消退感觉恢复2、1 年内无麻风反应3、3 个月查菌 1 次4、组织病理无麻风改变其他编型或未定型类的查菌阳性者同瘤型,查菌阴性者同结核样型1213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A30.901 002 麻风(4)麻风杆菌检查阳性5)麻风菌素反应阳性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明显“无浸润带”真皮以内组织细胞浸润为主,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4、界线类编瘤型(BL):(1)检查有斑片、丘疹、结节不等,数月多分布广泛2)周围神经干粗大,质软、感觉障碍3)后期眉毛部分脱落,可出现内脏损害4)麻风杆菌检查强阳性5)麻风菌素反应阳性6)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明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