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京博物院--瓷器

mg****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4MB
约46页
文档ID:145458893
南京博物院--瓷器_第1页
1/46

清乾隆斗彩八吉祥纹大盘高6厘米 口径50. 7厘米 底径31厘米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斗彩八吉祥纹大盘粉彩勾莲纹翎管清乾隆高4.3—6厘米 口径1.3—1.8厘米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为中空的圆柱体,顶端有圆形小钮,可缝缀于帽顶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为主,绘有勾莲、蝙蝠、如意、寿字等图案粉彩三秋图笔筒清乾隆高15厘米 口径1 9厘米 底径1 8. 7厘米笔筒为六方形, 口沿描金,外壁六个面上分别绘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并题写行书《咏石榴》、隶书《咏山茶》、篆书《咏菊花》诗三首,均为皇帝亲笔御书石榴、山茶、菊花均是秋季花实,合称“三秋”图绿釉粉彩双风穿花瓶清乾隆高23. 9厘米 口径7. 3厘米 底径8.7厘米颈部贴朱雀形双耳, 施湖绿釉,外翠绿釉上绘粉彩双凤穿花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此瓶纹饰精细,釉色鲜艳,较为罕见粉彩灯笼瓶清乾隆  高30.5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径9.8厘米瓶身似圆形长灯笼,外壁用粉彩绘有庭院婴戏图,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有小桥、流水、亭台、古松,三十个衣着艳丽的童子或手持福字灯,或燃放鞭炮,或敲锣打鼓,在庭院中嬉戏玩耍。

粉彩“百禄”尊清乾隆  高45.3厘米 口径1 6厘米 底径24. 4厘米  牛头尊形,绘粉彩百鹿图,山坡上近一百头形态各异的梅花鹿或觅食、或戏嬉,充满静谧安详的田园气息鹿与“禄”谐音, 百鹿即“百禄”,取高官厚禄之意 粉彩象驮宝瓶瓷塑清乾隆  通高34厘米 长24.5厘米 宽17厘米  象作回首状,施米灰色釉,棕毛毕现,元宝形鞍上驮有葫芦形珐琅宝瓶这是宫廷中常见的设器, 象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象驮宝瓶喻意“太平有象”紫地珐琅彩牡丹纹碗清乾隆  高4.4厘米 口径 11.9厘米 底径5.8厘米  珐琅彩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烧制的名贵品种此碗在紫色的胭脂釉上绘绿色的枝叶、蓝色的花瓣、红色的花蕾、黄色的花心, 色泽浓艳华贵青釉八卦纹琮式瓶清乾隆  高28. 5厘米 口径8厘米 底径11厘米  仿上古玉琮造型,施开片青釉,外壁模印凸起的八卦图案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清乾隆  通高70厘米 口径20厘米 底径24厘米  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瓶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仿官釉渣斗清雍正  高1 2厘米 口径1 2.5厘米  官窑是宋代五名窑之一,其特点是青灰色釉面散布着竖纹大开片。

清代仿官釉又称“仿铁骨大观釉”渣斗是盛装肉骨鱼刺的用具斗彩皮球锦碗清雍正  高5.6厘米 口径10.3厘米 底径4.2厘米  斗彩创烧于明宣德朝先于釉下用青花勾边,再在釉上填五彩或粉彩的瓷器装饰右者为青花勾边的半成品,左者是填彩后的成品斗彩缠枝花卉碗清雍正  高5厘米 口径1 0厘米  先以釉下青花勾边,然后在釉上填粉彩图案斗彩雍正、乾隆时期极为流行此碗造型小巧,纹饰精细,绘有五彩缤纷的缠枝梅花纹五彩龙凤碗清雍正  高6.3厘米 口径15厘米 底径6厘米  清档中称之为“五彩红龙碗”,是皇室后宫中“常在”一级的妃子所用,自康熙朝创制直至晚清历朝均有烧造釉里红“福寿多子”纹碗 清雍正  高5.4厘米 口径1 2厘米 底径4厘米  白釉红果,绘有石榴、桃子、佛手,取多子、多寿、多福之意釉里红“富贵有余”纹碗清雍正  高5. 3厘米 口径12. 3厘米 底径4. 3厘米  白釉红鱼,碗壁绘有三条红色的级鱼,取意“富贵(鳜)有余(鱼)”此碗系仿明宣德品种炉钧釉三系瓶清雍正  高22 6厘米 口径5.3厘米 底径8.5厘米  炉钧釉是清代官窑利用法翠为原料,在低温窑炉中二次烘烤而成瓶肩设三系,肩、腹、胫部各有三道弦纹,底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暗款。

仿钧釉双耳出戟瓶清雍正  高34厘米 口径11.8厘米 底径13厘米  仿宋代钧窑出戟尊造型肩部增设了双环耳釉面凝厚,以红色为基调,口部为天青色底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仿哥釉瓷瓶清雍正  高1 9厘米 口径9.9厘米 底径1 3.5厘米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仿哥釉以明成化制品最佳,清雍正、乾隆时期产量最大清仿者又称“仿铁骨哥釉”仿汝釉花觚清雍正高27.1厘米 口长22厘米 口宽19.4厘米  施天青色釉,有鱼子样小开片觚又称“花觚”,为仿商周青铜器造型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清代仿汝釉又称为“仿铜骨鱼子纹汝釉”绿釉紫龙盘清康熙高6.4厘米 口径31.8厘米 底径22.4厘米  盘外施低温绿釉,刻有五条赶珠龙纹,并填紫彩此品种传世罕见,为皇室后宫中“贵人”所专用郎窑红折沿碗清康熙  高7. 5厘米 口径1 9.2厘米  康熙年间巡抚郎廷极主持御窑时所烧釉色深沉、凝厚,釉面光亮有开片,底施苹果绿釉郎窑红造型以各式瓶居多,碗类器较少黄釉刻双龙戏珠纹盘清康熙  高6.9厘米 口径40. 9厘米 底径26厘米  施纯正的低温黄釉, 又称“浇黄”此釉系明代宣德(1426—1435)时创烧,康熙时产量较大,主要用做皇帝、皇太后、皇后的日常餐具,亦有少量的祭器。

斗彩和合二仙图花盆清康熙  高32厘米 口长58.5厘米 底长41厘米口沿上绘万字锦地团寿纹和团鹤纹,腹壁六面分别绘有斗彩和合二仙图,神态各异口沿下墨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五彩花鸟纹花盆清康熙  高32. 9厘米 口径60. 9厘米 底径39厘米  施豆青釉,绘五彩八哥、梅花等图案,色彩艳丽、明快边饰为富贵(牡丹)长寿纹口沿下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青花十二月花卉杯清康熙  高5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2.7厘米一套十二只,分别绘有十二月花卉纹:正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背面各题诗一首,并钤“赏”字方印青花鱼龙变化纹盘清康熙高7.6厘米 口径39厘米 底径29.5厘米盘沿外折,釉面滋润匀净盘心绘青花鱼龙变化纹, 两条鲤鱼相互追逐嬉戏,一条出水蛟龙牙舞爪,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清康熙高1 6厘米 直径1 9 .3厘米呈直简形,施白釉外壁用青料在釉下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字体端正,排列整齐以釉里红作“熙朝传古”方印储秀宫制”红彩九龙盘清.光绪高8.1厘米 口径47.6厘米 底径29.8厘米此盘较为罕见,外用釉上红彩绘有九条赶珠龙纹。

底书青花“储秀宫制”四字篆书款储秀宫”是慈禧太后的寝宫黄地粉彩百花纹碗清.乾隆高8.1厘米 口径18.5厘米 底径7.5厘米百花纹又称“万花堆”,是清乾隆、嘉庆时期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花卉题材器壁满绘各式花朵,犹如万花堆聚,五彩缤纷,寓意“百花呈瑞”黄地青花六龙捧寿瓶清.乾隆高57厘米 口宽12.4厘米 底宽13.1厘米造型颀长挺拔,黄釉下绘青花六龙捧寿纹此瓶是御窑厂专为庆贺高宗弘历六十寿辰而烧制的设瓷金釉珐琅彩清.乾隆高27.6厘米 宽16.7厘米 底径10.8厘米是佛家八宝之一,象征佛法永不熄灭,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此器施金釉,饰珐琅彩中央八根菱形轮辐代表佛祖释家牟尼一生传教的八件大事釉里红“五福”纹碗清.雍正高6.4厘米 口径15.2厘米 底径5.2厘米白釉红蝙五只蝙蝠形态各异,或展翅翱翔,或奋臂疾飞,或正视,或俯视,亦有侧视画意取长寿、富贵、康宁、有好德、考终命等“五福”之意青花釉里红如意尊清 雍正高 23.5厘米 口径5厘米 底径10厘米如意尊是雍正朝特有的造型此尊呈葫芦型,有对称的如意形双耳外壁绘缠枝西翻莲,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作花朵,红花配绿叶更显清新雅丽青花赶珠龙纹大瓶清.雍正高58.5厘米 口径19.7厘米 底径29厘米敞口、束颈、圆腹,器形硕大、端庄。

主题图案为赶珠龙纹青花发色浓艳同类器多见于乾隆官窑,雍正制品罕见仿定釉花觚清.雍正高19.7厘米 口径14.1厘米 底径9厘米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清代康熙、雍正时期仿定釉尤其出色此件为雍正年窑产品,造型仿商周青铜觚,釉色洁白,外壁印蕉叶纹底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暗款豇豆红水盂清.康熙高9厘米 口径3.5厘米此盂系文房用具,又称“太白尊”,是康熙官窑特有品种,与郎窑红齐名釉下印有团螭纹,釉色淡雅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白色斑点青花携琴访友图花盆清.康熙高18厘米 长33厘米 宽22厘米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将青花料分成浓淡不同的色阶,所绘山水画面近浓远淡,具有立体感,此法有“青花五彩”之誉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双凤宝磬纹盆奁霁蓝釉描金双凤宝磬纹盆奁是清代乾隆朝的官窑产品一盆一托称为盆奁在亮丽的宝石蓝釉上,以金彩描绘双凤宝磬纹,使花盆显得十分华贵双凤宝磬纹由一对凤凰和一只磬组成 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玉石制成,它的谐音吉祥,十分招当朝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曾让百名乐师在紫金城的大殿上演奏磬,想必一定妙如方响,乾隆朝官窑瓷中常以磬作为纹样装饰亦不足为奇了让人感叹的是,不仅在盆和托的表面绘有纹饰,在它们的底部也用金彩描绘出小朵花,以掩盖支烧的痕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