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结构框图获得系统数学模型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6KB
约3页
文档ID:39648431
结构框图获得系统数学模型_第1页
1/3

实验七实验七 控制系统阶跃响应仿真控制系统阶跃响应仿真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 掌握线性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建立; 2. 熟练掌握结构框图总的传递函数; 3. 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4. 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5. 掌握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内容和步骤:1、、建立系统传递函数模型(建立系统传递函数模型(TF)) 由于用 bj,j=0,1,2,…,m,和 ai,i=0,1,2,…,n 可以惟一地确定一个系统,因此在 MATLAB 中可以用向量 num=[bm bm-1…b1 b0];den=[an an-1…a1 a0]来表示传递韩式 G(s)的 TF 模型为num=[bm bm-1…b1 b0];den=[an an-1…a1 a0];sys=tf(num,den) 练习:练习:用 MATLAB 语言创建传递函数44)(G2sss(截图记录创建过程)(截图记录创建过程) 2、、由结构框图获得系统数学模型由结构框图获得系统数学模型 已知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 -计算系统总的传递函数模型①将各模块的通路排序编号,信号流图如下图所示。

171/2s 1/(s2+s) 1/(s+1) 5/(3s+4)1 2 3 4-1 -16 5 ②使用 append 命令实现各模块未连接的系统矩阵 >>G1=tf(1,[2 0]); >>G2=tf(1,[1 1 0]); >>G3=tf(1,[1 1]); >>G4=tf(5,[3 4]); >>G5=tf(-1,1);1/2s1/(s2+s)1/(s+1)5/(3s+4)>>G6=tf(-1,1); >>G7=tf(-1,1); >>GG=append(G1,G2,G3,G4,G5,G6,G7); ③建立 Q 矩阵指定连接关系 >>Q=[1 6 0;2 1 7;3 5 2;4 3 0;5 4 0;6 2 0;7 3 0] >>Input=1; >>Output=4; ④使用 connect 命令构造整个系统的传递模型 >>GT1=connect(GG,Q,Input,Output) 3、、MATLAB 的阶跃响应函数的阶跃响应函数 阶跃响应函数如下: step(sys) step(sys,tf) step(sys,t)step(sys1,sys2,…,t)[y,t]=step(sys) [y,t,x]=step(sys)4、、已知二阶系统已知二阶系统10210)(G2sss((1)) 键入程序,观察、记录阶跃响应曲线键入程序,观察、记录阶跃响应曲线(截图记录过程和结果)(截图记录过程和结果) ((2)) 继续键入如下程序继续键入如下程序 step(sys) [y,t,x]=step(sys) ; [y,t’] (截图记录过程和结果)(截图记录过程和结果)((3)) 修改参数,分别实现修改参数,分别实现=1,,=2 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程序为: n0=10;d0=[1 2 10];step(n0,d0) hold on n1=n0;d1=[ ]; step(n1,d1) n2=n0;d2=[ ]; step(n2,d2)((4)) 修改参数,分别实现修改参数,分别实现、、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0121nn022nn程序为: n0=10;d0=[1 2 10];step(n0,d0) hold on n1= ;d1=[ ]; step(n1,d1) n2= ;d2=[ ]; step(n2,d2) ((5)) 试作出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比较与原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别与特点,试作出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比较与原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别与特点, 作出相应的实验分析结果。

作出相应的实验分析结果1))102102)(G21ssss2))102105 . 0)(G222sssss3))1025 . 0)(G223sssss4))102)(G24ssss。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