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第四组教师用书

xian****8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52KB
约14页
文档ID:323746097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第四组教师用书_第1页
1/14

第四组说明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13 只有一个地球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2.词句理解1)对句子的理解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2)对词语的理解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二、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三、教学建议1.有条件的地方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同时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数据等教师也可准备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适时加以运用2.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可采取以下思路展开教学:首先,围绕“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自读、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是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通过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两方面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1)从“自然资源有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文章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与“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入手,描写了地球资源面临的危机:首先矿物资源的形成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因此,“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就可能面临“枯竭”的危险另外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各种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再生”,还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人类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2)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引用科学家研究成果说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这里需重点引导学生理解“40万亿千米”的概念,如,可以通过举例,以目前一般飞机的飞行速度来估计,40万亿千米大约需要600万年时间才能到达,同时要强调对“至少”这个词语的理解,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

从而使学生明白:就算有适合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也无法到达,因此,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至于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种种设想,即使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况且不可能有多少人去居住最后,联系实际,提升情感,使每一个学生明白: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比如,可以设计小练笔: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对自己说些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只有一个地球”的认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3.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可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来理解,首先联系课文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象,以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及无私奉献自然资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从“不加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而使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等方面去思考;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本课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地加以体会,课后第二题的编排就体现了这一意图教学时,可以这两个句子为范例,先让学生把加点的词语去掉,与原句作比较,体会这些词语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可让学生从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句子,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比较;最后,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增强学生的语感除此,本文还大量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可结合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方法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5.朗读科学小品文,除了同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感情以外,还要注意体现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一句,“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对后面内容的重视,“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使人们认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是极少的人6.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教学中要重视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体会资源的有限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补充有关自然资源的具体数据和资料,也可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补充有关事实;在感悟生态灾难对人类的威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事例来理解;在理解移民基地的设想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月球、火星的有关资料,懂得这种设想要实现是遥远而不可能的事情;教育学生要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时,可从平时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小事说起,引发思考,并转化为行动。

7.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晶莹”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资”和“赐”都是平舌音;“滥”的韵母是“an”,注意与“ai、ang”的区别;“蔼”和“竭”有一部分相同,可强化不同部分,以区别字形四、教学案例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师: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生:我看到的地球到处都是被人类残害的伤痕生:我看到的地球因为滥用化学品,空气、河水被污染了,花草树木也不再生长生:我看到地球美丽的蓝衣服、绿衣服不见了,却穿上了一件枯黄的旧衣裳师:哦,那是大片大片的沙漠呀!师: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生:读“地球是无私的……枯竭”,是人类自己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造成的师:这里你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