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背景与构想,主要内容,一、概念 二、背景与构想 三、与实施 四、机遇与挑战,(一)概念: “一带一路”分别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古有之,起讫点均在中国一、"一带一路"概念与构想,古代陆上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始于汉代,盛于唐代 (1)汉代张骞功不可没西汉初年,匈奴扰掠汉朝北方各郡,为保境安民,采取了和亲与赠财物政策西汉中叶,国力强大,武帝决定联合大月氏(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被俘,10年多逃脱,绕道大宛国,(今乌、塔、吉、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到达大月氏,大月氏不愿在打仗,张骞回国(历时13年)不久 第二次出使西域欲联合乌孙国(今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未果张骞“宽大信人”,深得西域少数民族的爱戴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回到长安,一年多后逝世自张骞通西域后,汉朝有很多人借着出使的机会进行商业活动,西域的商人也以“贡献”为名,把当地的特产运到内地进行交易内地和西域交通日渐发达,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日趋密切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路径,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2)唐代中丝绸之路日益繁荣,7世纪中叶起,中阿关系日益密切。
从651年奥斯曼哈里发正式派遣使节到长安开始,有历史记载的唐代37次宋代39次元代,阿拉伯王朝多次遣使中国明代40多次这些使节,大多由帝国中央政府派来的,但也有一些是由地方政府派遣的,甚至有少数“使节”是由商人冒充的,以便得到中国皇帝丰厚的赏赐公元8世纪,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进入全盛时代,成为东西两个超级大国唐帝国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有12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超过6000万,世界第一阿拉伯帝国有13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3500万)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版图,伍麦叶王朝 时期( 661 ~ 750 年)地图,中阿有过军事冲突公元751年,阿拉伯军队在中亚怛逻斯击败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领的唐军,俘虏2万余人,其中有不少造纸工匠他们指导并帮助阿拉伯人在撒马尔罕开办了造纸厂,将中国的造纸技术传授给阿拉伯人,继而传入传入欧洲中阿也有军事合作唐朝中期,“安史之乱”时,唐廷曾向阿拉伯帝国借兵阿军协助唐朝军队收复长安和洛阳战后,一部分人带犒赏回国,一部分人留居中国,后成为中国人的女婿唐帝国与大食帝国接壤,高仙芝,2、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 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而中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618-907年),唐代以来,阿中贸易从过去间接转变成直接,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尤以首都长安和广州、扬州、泉州居多他们运来香货(乳香、苏木、龙脑、龙涎香、胡椒、沉香等)、珠宝(象牙、犀角、玳瑁、珍珠、玛瑙、珊瑚、琥珀等)、药物(没药、丁香、葫芦巴等)、玻璃制品等数百种商品,运回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麝香等特产中国商船则远航到阿曼、巴林、伊拉克的巴士拉和巴格达等地,与当地商人进行贸易阿巴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决定在巴格达建立新首都时曾说:“这里有底格里斯河,可以把我们和遥远的中国联系起来”果然,巴格达建立不久,就开辟了专卖丝绸、瓷器等中国商品的“中国市场”;而唐代中国最大的对外交往口岸广州,被阿拉伯著名旅行家苏莱曼形容为“阿拉伯商货荟萃之地”。
此外,在长安、扬州、泉州等地,也有专门销售阿拉伯、波斯商品的市场泉州港建于南朝,唐时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成为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马可波罗游记中说:“阿拉伯的港口有任何一艘满载香料、药品和珍宝的船驶向天主教的世界,就一定有十艘在驶向中国的刺桐(泉州古称)”明代以后,逐渐衰落古代泉州与琉球渊源颇深 钓鱼岛曾由泉州管理,泉州来远驿遗址,来远驿又称琉球馆,,海交馆陈列的《奉使琉球图卷》局部图,广州光塔寺,扬州仙鹤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二、背景与构想,(一)国内外背景: 1、国内 (1)49年以后的前三十年:打基础,构建中国工业,农业,国防体系,虽有挫折,但在极其落后和困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自成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出口2、军事上遏制:高调重返亚洲,美国重返亚洲遏制中国,美国重返亚洲后的南海形式,1、创造新的增长极:,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活力一带一路” 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给中国带来的利益,A、中国的过剩产能的市场问题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
B、 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中国海上石油运输线,C、中国的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D、 区域经济的贸易主导权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E、破解美国对中国的封锁a、用经济利益破解美欧联盟b、向西(一带)发展与俄、中亚五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对我友好国家方向扩展市场与纵深。
c、海上用发展和利益争取突破美国南海遏制策略,三、与实施,(一)国家领导人筹划和宣传“一路一带”规划,2015年“一带一路”将从顶层设计和规划走向逐步落实.,(二)“要想富,先修路”,通路是“一带”的抓手“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问题的发力点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需要通盘考虑,首先是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通路、通航也符合“一带一路”的题义我国西部和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很大并为其它设施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2014年12月26日,兰新、贵广和南广三条高铁同时开通运营,丰富了我国的高速铁路网,贯通了“一带一路”思路三条跨州铁路连接中国主要经济区,,中国规划的几条主要国际铁路线,(三)几项有力措施,1、发起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2013年10月2日,提出,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2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接着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已同意加入。
成员: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尔代夫、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新西兰、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奥地利、澳大利亚、土耳其、韩国、巴西、俄罗斯、荷兰、格鲁尼亚、丹麦将达到42个2、成立丝路基金,2014年11月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决定11月8日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它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11月9日,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表示,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公司董事长为央行行长助理金琦,公司总经理王燕之此前则为国家外管局委托贷款办公室主任3、设立铁路发展基金,铁路发展基金本(2014年12月10日):用途主要是修建中国中西部铁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四家银行共建投资平台,并签署《出资人协议》和《公司章程》。
按照铁路部门的设想,铁路发展基金2014年及2015年计划共募集4000亿至6000亿元,每年2000亿至3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性资金(由中央预算内资金200亿元、车购税150亿元、铁路建设基金400亿元)与社会资金比例1:2至1:3三大基金,强化基础建设,其中以建设铁路为首要,这势必将对铁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带动铁路基建产业链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16 条铁路的基建项目,超过1万公里,横贯亚欧大陆桥,可推进欧亚大陆铁路建设高潮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的逐步推进,整系统和资本输出模式有望成为中国高铁未来在海外建功立业的主要方式,相关线路每个投资都超过1万亿对于基建企业来讲,资本输出的线路必然由中国承建,其项目中标率也将大大提升发改委21天(2014.10.16--11.5)批复16条铁路5个机场,总投资达6933.74亿元,四、机遇与挑战,2013年提出,经过2014年的酝酿与谋划,今年将进入务实推进阶段 (一)机遇: 1、拉动中西部投资与发展,2、长远看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综合效益,,更有效的使 用外汇,直接效益未必理想,但 产生的综合力无法估量,摆脱产能过乘的问题,很多产能在国内根本没市场,但有些国家正需要,从长远看, 赢得和培育 出更庞大的 市场,减少外贸摩擦,培养消费市 场,世界经 济竞争最重 要的是掌控 市场、掌控产业链,推动人民币 “走出去”,而带企业走出 去,3、化解产能、外汇过剩,培育市场,带动人民币国际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
一般情况下,健康且具有创利能力的产业,其产能利用率在85%以上如此之低的产能利用率让我们找不到足够的经济内生性增长驱动力4、有利于改变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其特点:美国主导,G7是协调平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三大支柱,具体由G7/G8负责组织落实相关决策这种治理结构基本没有变过,他国只能遵守,不服从就制裁2008年以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G7发现光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应拉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来共同为全球危机买单,因此号召召开20国集团(G20)会议,一起出钱出力但实际上,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还是美国说了算,并且拒绝作出调整和改变,甚至是已经说好的事,也不落实如,G20在2010年底一致同意改革IMF,决定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以便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投票权,同时欧洲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两个执行董事席位,提升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是,美国国会拒绝批准这个改革方案,改革无疾而终成立能反映自身利益和诉求的国际金融机构,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重要共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另一方面,从亚洲来看,现存的多边开发机构,难以满足亚洲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治理的需要,需要创建新的机构,以便更好地解决亚洲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创建于1966年的亚洲开发银行,是美国和日本主导的美国东移后,亚开行政治倾向明显,且暮气沉沉,贷款标准不一,很多亚洲国家难以融到所需资金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在性质上也有不同:世行和亚开行主要致力于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减贫工作,而亚投行则是主要投资基础设施,为亚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