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

飞****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64KB
约8页
文档ID:165773751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_第1页
1/8

自考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资料仅供参考00398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二节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三节现代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第四节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第三章掌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与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二节社区学前教育第六章幼儿园教育第一节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内容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组织与实施资料仅供参考第五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七章幼儿园教师,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三节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第四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合作第二节学前教育的衔接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是儿童入小学前的教育, 对于儿童的入年龄及学前教育的起始年龄的界定关系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有何区别, 学前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有何意义?这些是绪论中将要解决的问题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并培养人的活动, 但什么是学前教育?当前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尚未取得共识学前”,顾名思义,即入小学之前,当儿童入学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需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 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对于儿童接受划地对出生至 6、7 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出生后至 3 岁)和幼儿( 3 岁-6 、7 岁)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很多分支, 比如普通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学前教育学则是教育学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黄人颂认为: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对儿童的教育从初生后就开始,从初生到三岁前这一阶段为婴儿教育, 三至六岁前阶段为幼儿教育三岁前是儿童发展和教育极为重要的时期,资料仅供参考婴儿教育和三至六岁前的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 性质相近又密切联系的:因此,学前教育学应统一研究和探讨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孕育阶段( 15 世纪以前)在 15 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尚未独立,相关思想主要散见于许多教育家、 思想家的各种著作之中,这些思想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阶段,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她的著作《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 《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忧育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 一书,她提出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婴儿期开始 在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同样散见于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如《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周朝统治者注重胎教;《礼记‘内则》篇中有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的记载;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 《颜氏家训》 中提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思想;宋代思想家朱熹认为应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为婴幼儿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二)萌芽阶段( 16 世纪 -18 世纪初期)16 世纪 -18 世纪初期,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繁荣发展, 这种时代的变革同样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随着教育学的建立, 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二相比前一阶段,学前教育思想更加系统、完整三)初创阶段( 18 世纪后期 -20 世纪前半期)从 1 8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前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 一些具有相对完整体系的学前教育著作相继出现。

学前教育学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初步发展起来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埋论的奠基人 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资料仅供参考践推动了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她的著作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她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的玩具——恩物; 她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美国教育家杜威著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她认为教育应让儿童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四、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有不同的体现, 有人(夏巍、张利洪, )对近二十余年中国学前教育学教材的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发现在这些教材中, “童观、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幼儿体育、幼儿智育、幼儿 (60 、幼儿美育各 ( 出现)4 次(80%),学前教育与社会、游戏、教师及其培训各(出现) 3 次(60%),环境创设、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流派、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目标任务、课程、教学各(出现)2次(40%),儿董社会性发展、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认知教育课程、21 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展望、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活动、学前教育与心理教育、婴儿教育、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原则各(出现)1次(20%)”。

在杨晓萍、李静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中,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版的五本具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学教材目录进行了比较,最后发现,这些教材共同关注的对象有学前儿童的体育、德育、智育、美育、游戏和家庭教育六个部分在当代,学前教育离不开幼儿园、 家庭与社会, 并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典型的研究内容应包括: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幼儿园教育、 学前儿童与教师、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资料仅供参考接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 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这些具体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1.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它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2.调查法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 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搜集资得的资源进行定量、 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研究方法3. 实验法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 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 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5.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它相关人员协作, 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 既来源于学前教育实践又领先并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 是学习学前教育原理必须阐明的内容 总的来讲,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能够归结为以下几点:1.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