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真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92907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真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中国古代史【2017临沂】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秦朝的徭役繁重 秦朝的赋税很重 秦朝统一度量衡 秦朝的刑法残酷。A B C D【2017临沂】2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2017临沂】3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成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

2、者是()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2017临沂】4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所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2017临沂】5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2017临沂】6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庆典、庙会等场合,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对图所示的燃放物使用得特别多,在中国古代,对这种燃放物的生产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是()造纸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

3、 指南针的发明 火药的发明。A B C D【2017临沂】7“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这里的“侵略军”来自()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沙俄【2017临沂】8下列关于图中“大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代表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政事 B代表清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C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D有利于加强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2017海南】1. 右图是近年来我省考古的重大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6000年。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2

4、017海南】2.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唯才是用【2017.枣庄】1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A阿基米德B张衡C祖冲之D宋应星【2017.枣庄】2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2017东营】1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

5、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生活在黄河流域 种植水稻 住干栏式房子 挖井饮水A B C D【2017东营】2史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 材料反映的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 D北魏孝文帝改革【2017东营】3右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 北庭都护府【2017东营】4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6、 C赵州桥 D大运河【2017东营】5右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2017东营】6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图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B图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C图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D图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017东营】7右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2017东营】8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

7、 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君主权力 D 避免藩王割据【2017东营】9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 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2017潍坊】1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是()A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017潍坊】2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C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2

8、017潍坊】3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DA鼓励农业生产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2017潍坊】4秦朝时,今潍坊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郡、琅琊郡管辖,胶东郡使用的货币是()AA圆形方孔钱B五铢钱C交子D会子【2017潍坊】5如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B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2017潍坊】7下列诗句中,赞誉张謇的是()BA七下西洋不辞劳,架起亚非友谊桥 B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C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D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2017德州】1.文物是鲜活的

9、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B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马俑【2017德州】2.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D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017德州】3.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秦朝隋朝 西晋元朝A.B.C.D.【2017德州】4.右图电影讲述了清朝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这支少数民族是( )BA.匈奴族的一支

10、B.蒙古族的一支C.回族的一支 D.维吾尔族的一支(2017山东菏泽)1“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A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2017山东菏泽)2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B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2017山东菏泽)3从右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C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民

11、大量迁往江南来源:学。科。网Z。X。X。K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2017山东菏泽)4“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B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2017山东菏泽)5“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D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2017山东济南)1中华民族具有“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

12、传统。先秦时期,提出“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B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2017山东济南)2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属于秦朝的是( )A A B C D(2017山东济南)3“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B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2017山东济南)4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来源:学科网ZXXK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2017山东济南)5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 “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D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