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林边驻脚》课件3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8907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夜林边驻脚》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雪夜林边驻脚》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雪夜林边驻脚》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雪夜林边驻脚》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雪夜林边驻脚》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雪夜林边驻脚》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夜林边驻脚》课件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雪夜林边驻脚,弗罗斯特,1.体会作者朴素、自然的语言中隐含的对人生的思考。 2.品味诗中动与静的结合、“有声”与“无声”的搭配的技巧,体会雪夜无边的静美。 3.培养对生活的关注与敏锐感受。,雪夜林边驻脚写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我”在一个雪夜赶路,途经一片树林,被树林的幽深、寂静所吸引,暂时忘记了行程,但最后还是催促自己继续赶路。,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1874年 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弗罗斯特 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 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 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 大中心。 弗罗斯特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居东北部的新英格

2、兰。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这首诗是弗罗斯特最负盛名的一首,被他称为“我最堪记忆的一首诗”,首次出现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新罕普什尔。他的诗表面上质朴无华,经常是以叙述的口吻,细致呈现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件,但在保持一种经验的可感性、亲切性之外,往往还包含抽象的意义,在叙述之中引申、提炼出丰富的哲理思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驻脚( ) 颈上(

3、 ) 絮语( ) 幽邃( ),zh,x,jng,su,伫立 贮藏,诺言 偌大,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3.辨析下面的近义词。 离奇稀奇 离奇:不平常;出人意料。 稀奇:稀少新奇。 前者指事情的奇怪程度,后者指此类的事情或事物很少。 辨析: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我市在9月遭遇35高温天也不 。 日本发生海啸后,中国大陆各地传出抢盐风潮,这成为港媒及外媒的焦点。华尔街日报则以 来形容这种荒谬行径。,稀奇,离奇,1.阅读课文,列举你提出的问题。,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查阅资料,说说弗罗斯特的诗具有怎样的特点。,弗罗斯特的诗可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较强的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

4、弗罗斯特的抒情诗主要描写了大自然和农民,尤其是新英格兰的景色和北方的农民。这些诗形象而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受各层次读者的欢迎。他的叙事诗一般都格调低沉,体现了诗人的思想和性格中阴郁的一面。弗罗斯特的世界观是比较复杂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善与恶的混合体。因此,他的诗一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和自然对人类的恩惠,另一方面也写了其破坏力以及给人类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弗罗斯特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意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这既是弗罗斯特的艺术追求,也是他事业成功的秘密所在。,(2)简要说说诗歌每一节的主要内容。,第一节:诗人伫望着白雪灌满的树林。

5、第二节:在小马的眼里,主人的驻足有点离奇,这里一片冰雪无处休息。 第三节:写了小马的一个动作,“它把颈上的铃摇了一摇”,当做对世界的提问,世界的回答只是风吹雪片发出的声响。 第四节:仿佛一个疲倦的旅人,正在睡眼惺忪中低语,安慰了雪夜中迷茫的人心。,(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请试着简单说一说。,在叙述的层面,它写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我”在一个雪夜赶路,途经一片树林,被树林的幽深、寂静吸引,暂时忘记了行程,但最后还是催促自己继续赶路。,1.诗的第2节,诗人为什么要选用小马这个意象?,小马这个意象的选用非常巧妙。它是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是人与小马默默的情感交流,在诗人孤寂的心中注入了暖意,同时也

6、为冷漠的意境注入了一丝活力。小马代表着一种不理解人为什么会停驻林边赏观自然界美景的力量,代表着动物世界和不能被自然界美好事物所感染的那部分人的世界。善于观察自然和人生的人是可以被自然界迷人的景观所吸引的,但是这种吸引对于动物世界和思想迟滞的人们来说是不可能的。,2.在诗歌中,“我”与小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与小马的关系很亲密。马是“我的”马,就此而论也有一种“所有”关系,不过,“我”和“我”的马是心意相通的,这从第二节、第三节对马的拟人化看得出来。不过,马对待林子的态度本质上是和林子的主人一样的,就是对我的举止感到“奇怪”。对于“他”来说,本能的需要是要得到满足的,比如现在寒夜里要快点

7、回到温暖的“家”,有好地方睡,有好食物吃,林中风景、林子的诱惑之类对于“他”是“无用的”“无益的”,它也漠不关心、不能领会。所以它对于林子的态度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小马对“我”的询问和提醒实际上是“我”对“我”自己的询问和提醒,小马和“我”的心意相通只是部分的,只是实用的那部分,它没有审美的那部分,因此无法在这方面和“我”相通。,3.“树林”这个意象有何深层含义?,在这首诗中,被白雪覆盖的树林虽然幽静,但也是一个神秘的、充满可能性的存在,让疲倦的旅人驻足不前。有人解释它代表了人生的诱惑,还有人说树林是人生的最后归宿死亡的化身,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无论作何理解,在树林面前,一个行路的人都要做

8、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判断。在诗人笔下,“树林”不只是一个现实的场景,也象征了某种人生旅途中的状态,深幽的空间,错杂的路径,暗示了迷惑与不确定,需要人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方向。,4.简要分析本诗叙事中包含哲理,朴素中蕴涵深意的写作技法。,这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诗歌,它以叙述的口吻,细致地呈现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件,在保持一种经验的可感性和亲切性之外,在叙述中提炼出丰富的哲理思考。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揭示出“诱惑”与“责任”之间的矛盾,告诫人们“许诺的事还得去做”。 这首小诗语言十分朴素,没有什么夸张的想象、特殊的词汇,更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但言浅意深。他的诗歌语言不偏重于智性美,却偏重于对世界、人、物及

9、其关系的揭示,揭示其深层的矛盾,在骨子里体现了语言本身的复杂性,体现了对宇宙、世界、人世的复杂关系的领悟,所以有人评价这首诗为“小诗大境界”。,5.衬托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运用的?请作简要分析。,这首朴素的小诗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似乎让人看到了白雪覆盖的树林的神秘、静谧、无边,这种特征不是通过正面描写表现的,而是通过动与静、“有声”与“无声”的搭配来表现的。例如在第三节中诗人抓住小马的一个动作,“它把颈上的铃摇了一摇”,当做对世界的提问,而世界的回答只是风吹雪片发出的声音。在这几行诗中,清脆的铃声、风雪的絮语,似乎打破了林中的安静,但正因为有了这些细微的响声,雪夜才被衬托得静美、无边。,6.反复

10、阅读诗歌,体会本诗的主旨。,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对待生命与死亡的近乎超然的心态。来则来,去则去,人生在世,只要尽其所能地完成承诺,则无所遗憾。,7.如何认识骑者对树林的独特认识?,观点一:让我们把想象力转向那深深吸引诗中骑者的自然界的美景:那黑蒙蒙的夜色、白雪覆盖的冰湖、深沉而可爱的树林,那簌簌吹起的轻风和那淅淅飘落的雪花。这些自然界的美好事物无一不在深深地感染着骑者,无一不在震撼着骑者的心灵,促使他在这雪夜驻马林边。 观点二:认为这黑暗的雪夜象征着自然界的美,是美景吸引了骑者的看法可以说是对这首诗比较合乎情理的理解。但是,这未必是诗人所要表达的内涵的全貌。其他的解释可以是骑者感受到夜林的宁静诱

11、人,使他从喧嚣的社会生活中得以暂时的安歇,读者亦可由此联想到人有时在转瞬间会感到渴求最后安息的愿望。死亡,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对责任的解脱和对现实的逃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雪夜林边驻脚 弗罗斯特 我认识这片林子的主人, 不过他的房子却在邻村, 他不会想到我在此逗留, 伫望着白雪灌满了树林。 我的小马定是觉得离奇, 荒野中没有农舍可休息, 在林子和冰冻的湖之间, 在一年中最黑的夜里。,1.为什么诗人要提到树林的主人呢?,它把颈上的铃摇了一摇, 想问问该不是出了差错, 回答它的只有低声絮语 是风柔和地吹,是雪羽毛般落。 林子真美,幽深,乌黑, 可是许诺的事还得去做。 还得走好多

12、里才能安睡, 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对于这位骑者来说,树林的主人代表那周围生活的力量,在那里,充满着现代人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里,弗罗斯特用森林的主人来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骑者暂时从中脱离开来的生活方式,一种群居的生活方式。,2.结尾一句“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在语气上起到了什么效果?给人什么暗示?,最后出现两次“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舒缓低沉,仿佛一个疲倦的旅人,正在睡眼惺忪中低语,又像一种咒语,安慰了雪夜中迷茫的人心。这句诗告诉人们为了达到人生的目标,现在,“我”还不能在美景中停下,“我”还得向前跋涉。,3.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诗眼是“可是许诺的事还得去做”可惜我还有别的承诺等待完成。诗人还有强烈的使命感,他还不愿意就此在雪夜的林边永远停步,生命的路程远未完结。他“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不能安睡,除非再走一程。死亡这种极其重大的主题在这里被淡化,诗人以一种近乎超然的人生态度来提到它。如果没有“承诺”,他也许会长此沉睡林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