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85132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今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欧美等科技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高速发展变化着的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创造与创新的竞争,谁没有创造,谁就落后于别人。英国科学家霍伊尔曾说过:“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为沦为落后国家而羞愧。”我们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人的思维是多种形式的,从学科上来说,有哲学思维、历史思维、数学思维等等,从方式上来说,有形象思维、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性

2、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而创造性思维应当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产生新的或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一个过程或能力。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以得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它需要不断的得出新的理论成果,不断的给后人以新的启发和警示。因此,学习和研究历史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反过来,学习和研究历史也会提高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运用和培养。一、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历史思维、哲学思维、数学思维、化学思维等等都有其创造性特征。历史创造性思维因其认知对

3、象的独特性,有其独特的特征。其思维成果不是物质的,而是思想的。是发现新的历史规律或得出新的历史观点。重大的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出现往往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历史创造性思维一般有以下特征。1、独创性:学习历史是为了借鉴历史。假如我们学习历史仅仅是为了记住已往的历史事实,仅仅是为了记住已发现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观点。而不去发现新的规律和探索新的观点,不断的借鉴历史,把握未来。那么,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现实意义,历史科学也就失去了它的社会功能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历史思维的独创性就是“想出别人所想不出的结论或观点。”其理论成果是新的、独特的和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之所以有伟大的历史

4、作用和意义,就是因为其理论是独创的,其成果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和科学的,对人民的革命斗争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研究,提示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得出了前人所未得出的新理论。“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那么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是否只要死记硬背历史事实和马克思、恩格斯已得出的观点理论呢?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性,任何历史理论都有其局限性,马克思

5、主义的唯物史观也是一样,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也要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不能人云亦云,书云亦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善于独立思考,揭示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破书本,得出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结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联想性:事物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历史的发展也是一样。联想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由一个历史事件联想到另一个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它也是由一些历史现象联想到当今社会现实,以史为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联想性思维应做到举一反三,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上册鸦片战争这一章内容时,

6、我们就应当能由英国率先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联想到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场”,进而联想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血腥的殖民掠夺;由鸦片战争中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了落后的封建制度,联想到中国事实上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主义制度的极端腐朽,使得资本主义萌芽迟迟得不到发展;由“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我们更应联想到我们今天肩负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发奋图强,不断改革进取,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思维的联想性有助于我们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得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联想思维是建立在

7、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充分理解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联想时左右逢源,建立起有效的、必要的联想,而非牵强的、随意的、不科学的主观臆想。3、迁移性: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新知识的日新月异,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综合也越来越强。我们在研究解决历史问题时,往往要用到地理、政治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其他学科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时也会运用到历史学科的知识。思维的迁移性就是由一种思维(如历史思维)快速转移到另一种思维(如地理思维)的能力,或者说是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来解决历史学科的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认为它

8、就是一种思维的变通性或普适性。例如,“中国古代,黄河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一问题单单用历史知识是回答不清楚的,必须要联系地理知识来回答。从当时的自然条件来考虑:一是较好的气候条件,二是丰富的水源,三是肥沃的土壤。又如,“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经济为什么比较发达?”除了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以外,我们还应当考虑到政治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在历史课堂上很多学生就是想不到要用地理知识和政治知识来回答历史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快速迁移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要答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没有历史思维、地理思维和政治思维的快速转换能力是不行的。很

9、多考生反映,很不习惯试题里既有历史问题,又有地理问题和政治问题,适应不了。这事实上就是一种思维定势,是思维僵化的表现。因此说,不善于迁移的思维就不是创造性思维,是得不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的,也很难适应高考文科综合的能力要求。4、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主要是从思维的成果来说的,是新的或者是前所未有的。而批判性是主要从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来说的。批判性思维是对传统理论成果的否定和创新,是扬弃的过程。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真正的、不变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在不断的怀疑之中,真理才会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批判是创造的前提。古人伟人,取得重大科技成就和理论成果的,都非因循守旧者,而是对传统理

10、论敢于质疑,勇于探究者。马克思敢于“怀疑一切”,突破旧的教条和框框,才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不迷信教科书和权威的科学精神。例如,在教学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三节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这一内容,我在分析完殖民侵略的后果后,有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殖民侵略的后果课本上只讲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落后,东西方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这两点。我认为是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最起码它使整个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客观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对课本观点提出补充或质疑。经过思考有学

11、生站起来说:“殖民侵略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进过程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过程,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被殖民国家的历史发展。”也有同学认为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大大拉开距离的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而是本身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落后。譬如,日本在遭到殖民侵略的背景下进行了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拉近了。当然,限于知识水平,学生的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敢于质疑求异,通过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超越书本,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的突出表现。二、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认

12、知活动,和一个人的智力、知识水平和性格特征有关。而人的智力和知识水平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的;人的优秀的性格特征也是通过后天的锻炼而形成。从而也说明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而得以提高的。下面试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夯实基础,拓展知识面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它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既是人类思维的成果,又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和源泉。俗话说,推陈才能出新,只有在研究旧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新思维的成果。否则,创造性思维将是“无米之炊”。以史学领域为例,凡是取得重大成果者,都是博览群书,知识丰富,文史兼通之人。如司马迁,从小就熟读

13、左传、国语、世本等历史文献;做了太史令后,又博览了宫廷收藏的典籍文献和各种重要史料;同时又向当时的古文大家孔安国学习古文经,向今文大师董仲舒学习今文经,为他成为知识渊博而又有创新的学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开拓知识视野,司马迁又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遗闻轶事,访贤搜史,了解民俗风情。才终于有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史家绝唱史记。王国维先生形容做学问必经三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一境界是指立意要高远。第二境界是指追求创造性思维成果要历尽艰辛。最后才有第三境界,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喜悦。因此,要

14、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前提条件。2、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认为创造性思维和人的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和冒险性有关。而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这种创造性的人格特征的形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应从两个方面去实现。一是教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要轻松幽默,使学生在上课时没有紧张感和压迫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主体。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这才是民主教学的实质。一般说来,教师在讲授某一问题时,事先总有自己的观点,很多教师在听到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15、时,总想用自己的观点来纠正或束缚学生的想法,而不管学生的想法是否有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发表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就会被扼杀。最后,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与教师的趋于一致,学生缺乏求异思维,思维走向僵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发展教学民主。例如,我在讲授秦的统一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结合史实对秦始皇的是非功过进行评价。我就不要求学生的观点和我保持一致。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答案也就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有的认为过大于功。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的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发现史学领域原来的一些观点或定论,现在看来还值得怀疑,而且还

16、有很多领域还没有定论,观点很不一致。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为了得出独特的有见地的见解,必然对史料和史实进行研究和推理,产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从而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现在高考的能力要求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1999年历史高考题42题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就体现了高考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要求。3、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知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但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我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到以下二点。第一、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所提问题应当是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象“唐朝是哪年建立的?都城在哪里?”这类单一,照抄书本的问题对高中生尽量少问。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在学生通过思考后,教师再启迪诱导学生得出答案,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二,经常开展课堂讨论和确定课题进行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