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教学设计-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78001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芭-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素芭-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素芭-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素芭-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素芭-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芭-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芭-教学设计-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 识技 能 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类型等能 力方 法 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把握其主要特征。情 感态 度价值观 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素芭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2.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3. 教学用具 多媒体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有关“人物”这个单元中,我们刚刚认识了一位俄罗斯少女娜塔莎,下面我们再来结识一个印度女孩素芭。一起来学习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泰戈尔的小说素芭。二、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

2、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14岁的泰戈尔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母亲病逝后,泰戈尔由五嫂照顾。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他

3、们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文学。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艺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弊病虚荣和缺乏自我批评。但是,1884年,五嫂自缢身亡。1902年,泰戈尔的那一场不以恋爱开始却十分恩爱的婚姻结束了。比他小11岁的妻子,病逝了。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泰戈尔日夜守护在侧,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三、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1、快速阅读小说,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明确: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

4、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古赛家的小儿子是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份人家。与其说是嫁,不如说是骗了一份人家。新郎家事先完全不知道新娘是哑巴,而自私的素芭父母,为了保住自己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竟狠心的将素芭留在了外乡。2、思维磨剑:你能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一句话吗?请据此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明确:章节情节1素芭身世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生活环境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3亲密朋友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帕斯达帕唯一的玩伴

5、,奇异的梦想5父母之命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6被逼远嫁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四、重点赏析:第一章: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1、指名学生朗读,思考:素芭有一个缺陷,就是天生不会说话。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素芭的父母和她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的呢?-(1)素芭的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问: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素芭的父母有没有给予更多的怜爱?明确:没有。“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她的归宿的担心,但从母亲的表现来看,他们没

6、有给予她更多的关爱,而是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负担。问:那么,村人们呢?他们是怎样对待素芭的?(2)村里的人们“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问:那么,父母的担忧、人们的议论纷纷,不会说话的素芭能感觉得到吗?她的心里是怎样一种感觉?明确:素芭虽然不会说话,却有一颗聪颖、敏感的心灵,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非常痛苦。2、赏析文中的人物肖像描写(1)问:从第一章中的文字开看,你觉得素芭长得美吗?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

7、,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这句话给人的印感觉是这是一个惊人的美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没有的东西。(2)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说道:“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所以,鲁迅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十分注重对人物眼睛的刻画,大家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如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的眼睛: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

8、一句话。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祥林嫂眼神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带给她的不幸,封建礼教对她的摧残。(3)问: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是介绍她的一条捷径。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的眼睛的呢?齐读第一章最后一个段落,思考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素芭的眼睛的?明确:运用排比和比喻,细致而生动地刻画出素芭美丽而迷人的眼睛。五、重点赏析:第二章: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的方法有这样几种: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而侧面描写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在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泰戈尔除了正面的

9、肖像描写之外,还用了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了侧面烘托。下面我们来欣赏文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一起来看看素芭生活的那个村子。齐读第二章,思考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作者写素芭生活的环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这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问:描写素芭生活的这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对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在那样一个热闹的忙忙碌碌的世界里,素芭显得那样的孤寂,反衬出素芭的孤独。六、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上节课我们赏析了小说的第二章,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看起来这个地方似乎是一

10、个和谐社会,下面我们再走进这个小小的社会仔细观察,看看它是否真的那么纯净美好。看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可怜的哑女素芭吧。(1)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把这个残疾的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

11、个哑女!-(2)村民“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人们似乎也把这个哑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问:素芭的父母、村里的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再看她唯一的人类朋友、唯一的玩伴,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芭?

12、(3)朋友:帕勒达帕“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素芭千方百计想获取朋友的关注却不能。“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

13、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没法从那些会说话的人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只能到哪里去寻求安慰?(4)动物素芭有几个知心朋友,它们是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齐读小说第三章,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彼此关怀、彼此理解。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问: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明确: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

14、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安慰。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不会说话的素芭却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除了可以从动物朋友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之外,素芭倾诉的对象还有谁?(5)大自然如第五章中素芭的月夜倾诉。朗读第58页“那天又是月圆之夜别赶走我!”素芭的那个会说话的母亲无法理解女儿心中的无奈与无助,可怜的素芭只好扑倒在人类的无言的大地母亲的怀里哭诉。七、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读到这里,我相信素芭这个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心里有很清晰了,下面就请你在这个句子填上一个词语,并从文本中找出理由:素芭是一个_的姑娘。举例:素芭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15、。素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描写。素芭是一个善良孤寂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素芭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八、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1、小说的结尾素芭被逼远嫁他乡,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素芭反而顺利地通过了“考官们”的检验。但是没过多久,婆家就发现她是个哑巴。此后,素芭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到底哪种理解更准确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问问泰戈尔,他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六、时代背景介绍: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