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76582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 (4课时)一、世界近代史知识体系(一)科技革命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手工工场时代(16-18世纪):工业化的准备阶段(1)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虽然早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

2、一个整体。(2)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主流首先从农业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英、法的农奴制在14、15世纪已经瓦解,货币地租盛行,农业商品化进程加快,都是其具体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起来。英国出现圈地运动,租地资本家办起的牧场和农场,成为典型的农业资本主义经济。法国的富农经济则是一种小农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普鲁士的容克农庄也成为有着浓重色彩的资本主义农场。16-18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英国的呢绒业最为典型。海外贸易长足进步,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陆续建立。18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手工工

3、场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尚未完全分开。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金融资本占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特点。2蒸汽时代(19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化的开始(1)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展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大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使人类开始脱离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万向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的工业社会。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扩展到法国、美国,随后是德国、俄国、日本。而各国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机器进行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特殊地位,使它在一个相当长

4、的时期里成为“世界工厂”。(2)工业革命的后果和影响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对社会起了巨大的改造作用:以农业和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农业文明)向以工业和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文明)转变;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工业资产阶级将成为新的执政者;出现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潮流;殖民扩张加强,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3进入电气时代(1870年至20世纪初):工业化的完成,资本主义高速发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

5、应用为显著特点,它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两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使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2)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生成力的惊人发展,汽车、电力、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中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于是垄断组织(超大规模企业或大型企业群)应运而生,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工业大国就是有力证明。(3)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与不平衡性1870年以后的三四十年是资本主义经济

6、高速发展时期,但各国发展不平衡,美、德最快、英、法相对缓慢,俄、日自身比发展迅速、横向比相对落后。20世纪初,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二)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的演变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16-18世纪)(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在手工工场时代发生的革命,主要有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客观使命是推翻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确立治国基本原则的问题。在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领导者,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

7、力军。经过革命诞生了荷、英、美、法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少数国家开始确立。但这一时期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拿破仑帝国灭亡和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就说明了这一点(2)法、俄、普、奥诸国的改革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改革。改革是由原统治者推行的,以富国强兵目的,如法国路易十四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及奥地利的改革。这些改革的共同内容是加强中央集权,推动重商主义政策。在手工工场时代,虽然还没有哪一个国家通过改革的道路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但上述改革无疑是以改革方式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早期形态。219世纪20-70年代的改革与革命(1)概况 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精

8、神鼓舞下,19世纪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主要有:20-30年代的革命和改革:如希腊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独立战争,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2年英国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等。1848年欧洲革命:它典型地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特点,革命的任务不像早期那样只是反对封建制度,而是还要反对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上层建筑。在革命规模最大、取得成就也最大的法国,就完全是为了推翻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另外,民族主义因素在这次革命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德意志、意大利革命都以争取国家统一为主要任务,东南欧的革命则属于民族独立运动。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9、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德、意的统一,基本上是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的。统一之前,意大利的撒丁王国已经由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意志的普鲁士也是如此。统一后,这两个邦国的制度也分别扩展到全意大利和全德意志。统一的完成标志着两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俄、日的改革: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发生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过渡到了资本主义。(2)结果通过19世纪的改革和革命、俄、日、德、意一系列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原有资本主义国家也变革了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上层建筑,70年代初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与封建主义势力相比,资本

10、主义势力已占据了明显的优势。3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两种政治模式及其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各主要发达国家跨进了工业社会。工业的大发展和垄断集团的形成改变着社会阶级结构,分化组合成各种利益群体,人的素质、公民意识明显提高。因此,国家的协调职能加强,在政治上必须推行更加民主化的政策。于是公民参与、政党政治、议会民主、自由竞选、胜者掌权这样一种政治上的模式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成型了。但是,从美、德、英、法、俄、日这6个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来看,形成政治民主化模式的,只有美、英、法3国,而德、俄、日3国则采取了专制主义的手段来协调社会矛盾和稳定政局。之所以造

11、成这种不同,原因是美、英、法都是经由资产阶级革命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旧制度、旧传统的冲击和改造较为彻底;而德、俄、日都是经由改革进入近代社会的,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2)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改变主要大国间实力的对比,从而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在这一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扩军备战,终于把人类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1民族解放运动(1)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美国与拉美结局

12、不同。(2)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革命风暴: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发展不平衡,亚洲、拉美出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中国与墨西哥成果突出),印度出现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而非洲仍多属于旧式的武装斗争。2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1)19世纪中期社会主义运动成为历史潮流: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2)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特点是以经济斗争、合法斗争为主,组织性大为加强;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和列宁主义诞生是突出成果。(四)国际关系的演变1. 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16世纪-18世纪中期)(1)焦点: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13、(2)表现: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打败荷兰,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打败法国,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2. 维也纳体系与英国霸权地位的巩固(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法国的崛起威胁英国霸权,从18世纪末起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815年拿破仓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2)维也纳体系:拿破仑帝国覆亡后,由英、俄、普、奥操纵,按欧洲均势原则与维持欧洲封建统治的宗旨而建立。其瓦解是必然的(潜伏三大矛盾,逆流难持久),经过希腊独立、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而瓦解。3.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

14、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1)普法战争(1870-1871):普鲁士打败法国,统一的德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2)两次局部性的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1898)、日俄战争(1904-1905)。(3)第一次世界大战(1814-1918):在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中,法德、俄奥、英德矛盾尖锐,形成三国同盟(1882)和三国协约(1907)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二、世界近代史重点难点分析(一)世界近代史的核心结构 世界近代史的核心结构可以这样表述:世界近代史的核心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支撑这一核心的有两个基本点,那就是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和资本主义的工

15、业化。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资本主义工业化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典型的表现,最具代表性的潮流。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的支撑点以及它们的辐射和影响构成的。资本主义要发展,必须要清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列宁的一段论述对我们认识这一问题很有启发意义。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话是针对资产阶级革命而言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清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翻开世界近代史教材,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说占去了内容

16、的一大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1870年法国“9月4日革命”、美国内战等都是典型的标准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有以民族解放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如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等;也还有以改革或维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18241867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更有以民族统一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等等。不管它们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是由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也不论它们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有一点是不容否认的,那就是他们均不同程度地为本国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