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正能量的书信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9976327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关于正能量的书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关于正能量的书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关于正能量的书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关于正能量的书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关于正能量的书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关于正能量的书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关于正能量的书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正能量的书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可能单独地承担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对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因此,要使学校和家庭之间产生同频共振效应,形成“家校教育共同体”。 从儿童入学起,家庭与学校就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拥有了共同的教育对象。电话、联系本、校讯通、家访、书信等,都成了家长和教师互相沟通的载体。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影响,密不可分。学校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与家庭合作。同样,家庭教育要卓有成效,就必须与学校合作。因此,沟通是必要的手段。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对各种沟通方式进行了比较(见表1)。通过

2、对比,我发现用书信进行沟通具有一定的优势。它易保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有需要时随时可以写信,家长对信中的内容感兴趣时随时可以拿来琢磨。书信沟通的频率虽然没有校讯通高,但它有足够大的容量,完全可以把你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能使双方都比较理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逐渐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 一、以书信建构“家校教育共同体” 1.树立共同的教育观念 家校要形成同步教育,学校就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初次与家长交流,我发现新生家长与高年级学生家长不一样:他们有一股特别的热乎劲,只是找不到支撑点。于是,在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向家长发出了我的第一封书信:

3、为了孩子,我们共同努力 有缘来相聚(节选) 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虽然开学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我已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和团结。 如果认为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决定孩子未来的,首先是家庭。要孩子成才,父母首先应创建学习型家庭,坚持“十要”:在家庭中要有一个读书角;要带头学知识;要经常一起看书读报,讨论、交流;要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 要教好学生先教好家长,这是这么多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只有当家长和老师站在同一高度时,孩子才会真正自由、健康成长。书信中我并未要求家长回信,却收到15封回信。虽

4、然不算多,却给了我不少信心。于是,一周后,我发出了第二封信: 为了孩子,我们共同努力 梦想(节选) 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为了孩子,我们共同努力。很高兴我们的这种形式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开学已经第二周了,很庆幸我们能够与您一起感受孩子在这周的变化。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第一周我们的班级目标是 向大家介绍美国优秀教师致家长的十条建议: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只有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愿意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了

5、一个缺点;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 随着书信沟通的持续,参与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近两年,我共收到家长来信126封。很显然,良好的家校合作、交流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长是否愿意主动关注学校。事实上,自从利用书信进行家校联系以来,我们班在随后的书信沟通中逐步形成了比较好的家校合作、交流的氛围。 2.交流经验 不能将“家校教育共同体”简单地看作是学校与家庭的简单相加,或者仅仅是学校与家庭保持联系。一方面,家校合作意味着学校要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并能适当地影响学生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家校合作也意味着学校应该具有家庭

6、的某些元素和作用,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精神感召力和吸引力。因此,我第一次给家长发出了关于育子方法的书信: 为了孩子,我们共同努力 做个有心人(节选) 我们的信已经送出四封了。在反馈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做和不做,大不一样。没有付出怎能有收获?现在对孩子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至关重要! 有家长在来信中提到很多困惑,如孩子在家和在校不一样,不会安静地做作业,容易分心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今后的来信中将附带一些育子经验,供大家参考。 怎样使孩子安心做功课?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 其次,不要跟孩子唠叨。 再次,接待客人注意不要影响孩子。 总之,孩子做不好功课不能只从孩子那里找原因。身为父母,也应时时考

7、虑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年来我们有很多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如怎样使孩子安心做功课、如何引导孩子在假期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我还增加了家长间的交流互动,让家长通过我的书信“阵地”来与全班家长进行交流,既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也有利于他们交流育子经验。 为了孩子,我们共同努力 交流(节选) 今天的书信,我不是主要执笔者。因为我觉得沟通的“舞台”不只是我个人的,也是大家共同拥有的,这样,周末我们才会有交流的“盛宴”。 今天,我们请黄语嫣的妈妈谈谈她的教子心得。 黄语嫣的妈妈: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修养很重

8、要。在学校,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人,学会正直、学会善良、学会感恩比成绩更重要。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只有家庭稳定了,社会才能安定。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应该和老师密切合作,尽到自己做父母的职责。 这种书信形式也颇受家长欢迎,他们来信表示通过家长间的交流,不仅知道了自己孩子的变化,也了解了同龄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关注、教育孩子。 3.形成“合作文化” 良好的沟通是促进“家校教育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了解的方式。随着交流的深入,家长纷纷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变化,于是我将写书信的重任交给了学生。 一天,我班一学生在

9、看到新闻里的献爱心活动后,发起倡议,号召全班同学与希望小学的学生结对。 倡议书(节选) 亲爱的同学们: 冬天很寒冷,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漂亮的毛衣、抵寒的风雪衣、棉鞋等,出门时还会给我们围上围巾、带上手套,让我们不被冻着。 然而,在邻县的农村,有很多低收入农户家的同学们,他们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穿的衣服很差、很旧。为了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寒冬,请大家行动起来,把家中的毛衣、冬衣捐献出来。这个周末,我们将前往桐庐凤川三源希望小学,给那里的同学送去过冬的衣服及文具。带上所有同学的爱心,让我们和山里的同学建立友谊。 活动马上得到了家长、孩子的积极响应,最终有五位孩子作为代表参与了捐助活动。活动结束后,发起

10、倡议的学生的家长通过书信,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给其他家长,以便使大家了解整个活动的过程。收到受捐助学校学生代表的来信后,我将信件内容整理后反馈给家长。家长虽然未直接参与活动,但他们能从书信中了解活动情况,与孩子们一起感受活动的意义。 在家长的引领下,孩子们的心逐渐凝聚到了一起。如有一年杭州流感很严重,学校放假。有孩子写了一篇作文(节选): 回到家,我让爸爸给全班小朋友买了一袋醋大蒜,希望大家像大蒜一样团结友爱,共同战胜邪恶的病菌,让我们班永远充满活力。 当我把印有这篇作文的小报发给家长时,家长们被孩子的善良打动了。 4.建立家校协同 教师要通过爱心和细心,使家长对老师足够信任,在家校教育中形成

11、教育合力。 在书信中,我会附上一段温馨提示,告知家长下阶段将要开展的活动,如下周将举行数学书写比赛、要进行拼音过关测试等。有时,我会布置体育任务,培养孩子锻炼的好习惯,如本周每天进行1分钟的跳绳练习。由于低年级的孩子还不能清晰地表达或者认真地完成任务,附上这样的提示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活动,并在家里给予指导。 二、成效与体会 “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标上统一协调,在教育方法上优势互补,在时空上紧密衔接,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增强教育的整体效果。 1.有助于创设家校合作、交流的氛围 通过与家长的书信交流,促进了家庭和学校的互相配合。正如家长所说:“因为孩子,我们相聚

12、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相聚在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这个交流平台。虽然许多家长我们不曾谋面,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 只有让家长切实感觉到学校、家庭是一个集体,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努力,教师才能真正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创合作、交流的氛围,树立相同的教育观念。而书信,就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2.有助于有效指导家庭教育 “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过程,是家校双方相互受益的过程,是教师和家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书信中一些有效的育子方法,能够让家长有效进行家庭教育。有家长在信中这样说:“读了老师的信,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孩子的读写姿势不正确,我总是着急,孩子也跟着急躁。看到你信中

13、的不要着急,我觉得太对了。” 书信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家长不仅可以向教师学习,也可以向其他家长学习,与他们分享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教育素质。 3.有助于教师、家长、孩子共同成长 通过书信分享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的心也随之聚到了一起。正如家长的来信所说:“一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如同家长,如果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互相关心,那么这个家庭就是温馨的。”在交流中,大家共同体验着学习、工作、生活的快乐,感受着孩子成长的喜悦,体味着家长素质提升的欣喜,也增加了家校之间的情感交流。 沟通是一门艺术,用书信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好处很多,但它并不是唯一形式。老师应结合具体情况,结合家访、校讯通、家校联系本等其他形式,使教师与家长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的家校合作才更有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