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诗读人——〈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读》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6946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诗读人——〈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诗读人——〈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诗读人——〈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诗读人——〈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诗读人——〈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诗读人——〈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诗读人 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读教学设计 成都高新新城学校:向春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诗歌的大意,能够体会诗人中诗歌中传达的情感和展现的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握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李白和杜甫在面对困境之时的不同心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国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培养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品读,把握诗人的情感和形象。教学难点:两首诗中诗人同处困境之时心境的不同。三、教法与学法:教法:问题导入法、自主学习法、教师示范法学法: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比较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创设情景:“江山代

2、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这样两个诗人,他们的诗篇万口传,引领风骚上千年,他们是?2、ppt播放李白和杜甫的图像,让学生辨认谁是李白,谁是杜甫,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后引入: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他们的两首诗,看看两人孰高孰下。 (二)明察秋毫解文意1、学生提出自己预习时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部交流解决。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在全班讲解。(三)行云流水掠诗影1、三分钟自由朗读,教师提示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2、抽同学起来朗读,教师边纠正,边作师范。3、全班同学配乐朗读这两首诗。(四)穿越千年读其人1、学生三分钟思考并勾画,并以“我从 诗句中,读出了

3、一个 的李白/杜甫” 的句式来说话。教师ppt呈现写作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析。2、教师抽查学生,并将学生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概括出诗人在诗歌中呈现的形象。3、教师设问:今天我们将两首诗放在一起共读,是因为他们都同处困境中,一个是仕途失意,一个是穷困潦倒,他们在困境面前,表现得有何不同?教师归纳总结:一个仗剑天涯的潇洒游子,在自我世界的奋发向上;一个是苦吟悲欢的草堂书生,从自我苦痛中推己及人。(五)独具匠心抒真情1、教师:对于这两个诗人,你更喜欢谁?喜欢谁就写几句现代诗送给他吧!可根据今天学的两首诗和提前发的资料来写。2、教师ppt出示示例:寻李白节选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野老颂向春梅一袭破旧衣衫一张憔悴面容 摇曳着一叶孤舟 从烟波浩渺中走来落叶萧萧吟咏着落寞 你在个人悲欢里戛然而止 在他人苦痛中挥泪如雨流成了浣花溪掬起一捧来就是一颗清亮的心3、学生用六分钟完成诗歌创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小组内推选出佳作,可在集体修改后展示。结束语:今天我们抖落历史的风尘,穿越时空,靠近了两个伟大的灵魂,无论是仕途失意的自我勉励,还是穷困潦倒中的兼济天下,都让长途跋涉的我们满载而归!愿我们以此为起点,在对古典诗歌的欣赏上走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