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68186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沧海教学设计 曹前文 曹操的观沧海写景寄情,气势豪迈,语言自然流畅。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荡平割据、统一宇内的雄心壮志。1、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2.体会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 宽阔胸怀和豪迈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朗读能力。2、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三、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想象。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 导入课文。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

2、时任丞相,封为魏王。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其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是他从不消极,总是积极进取,把统一中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最大追求。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优秀的诗篇,其诗歌以“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而留名于后世。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兵讨伐乌桓;八月即大获全胜;九月,班师凯旋。归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山观海,看到了雄伟壮观的沧海景象,触景生情,于是

3、就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佳作观沧海。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勇往直前地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展示了他胸襟博大、气吞山河的气魄。今天,我们学习观沧海来认识了解曹操,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学习他这种豪迈乐观、勇往直前地进取精神。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选自乐府诗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弄清课文的生字词。2. 课文题解。 观沧海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作何解,能否换“观大海”这个题

4、目?讨论、归纳、明确:“沧”是暗绿色的意思,“沧海”就显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动,所以不能换。3. 师生读课文。 把握两点: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四言句 X X/ X X 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句 X X/ X X/ X 或者 ( X X/ X/ X X )七言句 X X/ X X/ X X/ X 或者 (X X/ X X/ X/ X X ) 2、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教师要范读,把时间给学生。教师的指导要跟上去!放到最后一个环节也可以,“读出感情”必然是建立在理解了文本

5、的基础之上的。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心情自然是豪情万丈,激动万分。此时登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更是触景生情,坚定了他建功立业,统一中国,要做一番大事的人生信念。所以,要用“激动、豪迈、乐观、激昂”的语气,读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4. 问题展示。 1、作者登上碣石山之后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因眼前所见有想到了哪些? 3、作者所写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所写景物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深入分析。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6、临”作“登临”讲。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

7、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

8、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解释:最后两句是一般的结束句。 6.朗读背诵。 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背诵:牢记诗歌,并默写。 7.作业布置。 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附: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 .叙事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动) 远眺 山岛.竦峙 (静) 树木.丛生 (静) .实写 百草.丰茂 (静)秋风.萧瑟 (动) 近观 .写景 抒情洪波.涌起 (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想象 .虚写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情:胸襟开阔,胸怀博大。建立功业,统一宇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