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68162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二)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

2、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三、 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第一自然

3、段: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第二自然段: 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戾天:

4、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见:同“现”,显现,显露。(注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四、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

5、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六、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课文题目 景物特点 写景目的 写景方法 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三峡 湖心亭看雪 七、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作用。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总 奇山 异水分 异水 清(夸张),急(夸张,比喻,对偶) 视觉 奇山 山峰和树的高奇峻峭 视觉 山林中动听的声音 听觉 树的茂盛 视觉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