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6676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财政概论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合理有效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效率损失: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对称、竞争失灵、交易成本;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不公平、消费者偏好缺陷。)政府干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2.经济手段:组织公共生产,财政手段,金融手段。政府失灵: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未达到预期目标;2.政府干预达到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3.政府活动过度引发负面效应。(

2、具体表现:短缺和过剩,信息不足,寻租行为,缺乏市场激励,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政府失灵的原因:1.有限信息;2.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3.官僚主义: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4.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公共需要的特点:1.受益的外在性;2.需求的整体性;3.这种需求一般是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消费者无须为满足需求而直接付费。公共物品:指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劳务。公共物品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公共定价的形式:1.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

3、制定自然垄断行业(能源、通信、交通公用事业,煤、石油、原子能基础产品行业)价格。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金融、农业、高教、医药行业)价格。公共定价的原则:1.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物品使用效用,政府支出效益;2.保证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公共定价方法:1.定价水平:提供每一单位的物品和服务的定价(收费)是多少;2.定价体系:考虑费用结构(固定费用可变费用)和需求结构(家庭享用企业使用、少量需求大量需求、高峰负荷非高峰负荷需求)的各种定价组合。【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财政的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

4、称性。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外部不经济的矫正,信息不完备下低效率的矫正,对私人行为的直接干预。2.收入分配职能:政策工具有税收,公共支出,公共管制。3.稳定与发展经济职能: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补充:监督管理职能)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一个集体的偏好。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公共需求和公共产品决定过程和决定机制的理论。公共选择的原则: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公共选择的机制:1.一致性规则;2.投票的多数性规则;3.最优多数性规则与交易成本。公共选择的交易成本:1.抉择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劝说成本,

5、谈判成本,机会成本;2.外部成本。第二章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财政支出原则:量入而出,优化支出结构,兼顾公平与效率。财政支出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等价性原则)财政支出规模指标:绝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财政支出规模变化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G(%)G/Gn1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g=G(%)/GDP(%);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MGP=G/GDP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宏观因素: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对经济体制的不同选择,中长期发展战略,当前经济政策;政治性因素:国家职能的扩大,政局是否稳定,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社会性因素:人口与义务教育、就业,

6、医疗卫生保健,失业与贫困救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2.微观因素:从具体支出项目支出效用来分析、控制总财政支出规模。3.政治决策程序:民主决策机制的科学性,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机制、专家咨询制度的健全性,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的完备性,依法行政的完善性。财政支出增加原因的理论:1.瓦格纳定律;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3.经济发展阶段理论;4.官僚行为增长论。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因素:政府职能、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总量、制度变迁)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1.内源性效益:总量效益,结构效益,项目效益;2.部门绩效评价;单位绩效评价。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

7、务”收费法。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即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规模效益指标体系: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贡献率,财政支出公共物品产出率;2.结构效益指标体系:本级财政支出占本区域财政支出的比重,各类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各项目支出类别的比重;3.财政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率,财政资源使用成功率;4.公共部门(单位)效益指标体系:履行职能的标准成本率,政策目标完成率。第三章 财政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物品或劳

8、务所形成的支出,反映了政府在市场的交易活动中对社会资源直接配置和消耗的份额。(特点:有偿性,等价性,资产性,消耗性)社会消费性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科文体卫支出。财政投资的特点(与私人投资区别):投资领域、资金来源、使用规模、投资方式不同。财政投资必要性:1.克服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失灵;2.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3.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1.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纯公共品;2.带有显著外部收益、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物品和服务;3.自然垄断产品。影响政府投资比重的因素: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

9、段。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1.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是社会先行资本;2.基础设施是整个社会的“共同生产条件”,基本上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1.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基础设施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他部门(也包括本部门)必需的投入品和服务。2.基础设施在产业锁链中的地位:当基础产业、加工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时,一般要求适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要求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3.从价值构成上分析,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构成其他部门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价格变动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会引起整个产业成本的波动。基础设施提供

10、方式: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反垄断的需要)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地方性公路和桥梁)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港口、中小型机场)BOT方式: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授权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承担该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和经营。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发电厂、高速公路、能源开发、污水处理厂)TOT方式: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产权以获得资金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ABS方式:以资产为支持的

11、证券化,它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高档证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它一般需要银行及证券公司的合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部门特殊性和财政投资必要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2.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我国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范围: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2.农业科研与农村教育;3.农业社会化服

12、务体系建设;4.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5.农业自然灾害救济。我国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特点:1.一般特点:主要提供外部效用明显的农村公共物品。2.特殊性:农业效率低下,自身积累低;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环境保护支出财政投融资体制: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政府统一掌管,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人(入股)或融资(贷款)的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被称为“政策性金融”。【资金筹集方式、投资方式、资金融通】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

13、格限制;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改革完善政府资金投融资机制:1.成立专门服务于政府投融资目标的政策性投资银行;2.扩大政府股份投融资活动;3.改进政府债务投融资机制;4.政府鼓励社会其他资金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5.财政周转金一般不再有偿使用。“三大”政策性银行:1.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中国进出口银行。我国政策性银行特点: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完善政策性银行体制:1.财政投融资体制法制化;2.融资渠道多元化;3.完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

14、资协调机制;4.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促进投资环节严谨高效。第四章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对相关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的社会集团所给予的部分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表现为资金的单向流动。(分类: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补助支出又分为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社会保障功能:1.社会性功能:社会补偿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公平功能;2.经济性功能调节:投融资功能,平衡需求功能,收入分配功能,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政府承担社保原因:1.信息不对称导致私人保险市场的不完全,市场无法为个人面临的许多重大风险提供保险;2.只在普遍提供社会保障利益的社会保险具有有益产品

15、性质;3.商业保险和政府保险相比,前者无法做到按照通货膨胀情况将保险支付指数化;4.保险市场上,高成本与多样化选择之间具有替代关系;5.税收的稳定性。社保支出内容: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福利;社会抚恤。社保基金筹集方式:1.完全基金制(优点:在较长时间里分散劳动风险;费率稳定不变,个人和企业负担较轻;并可在实行保险初期产生大量储备金,不存在支付危机。缺点:在开办初期实行较高的缴费率;面对如何使这笔资金免于通货膨胀的威胁,不断有保值增值的问题。)2. 部分基金制:费率分阶段调整,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综合考虑了横向平衡和纵向平衡原则。3.现收现付制(优点:简便易行,并在开始时缴费率较低 ;可避免物价上涨而造成的资金贬值。缺点:缺乏长远规划及必要的储备积累,也存在税率不稳定,“代际转嫁”的缺陷。) 社保制度改革:1.国外:提高缴纳保险费标准;削弱社保资金开支;对社会福利津贴征税。2.国内:扩大社保体系覆盖范围;必须解决保障资金来源问题;适时改征社会保险费为保障税;加强社保资金科学管理。财政补贴: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业事业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