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0《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6657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0《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0《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0《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0《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0《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0《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0《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一、选择题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A. B. C. D.解析正确地揭示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说法错误。故选B。答案B2.“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外交部发言人在谈及美国总统奥巴马亚太之行不包括中国时这样说。下列选项与

2、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C.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D.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解析材料强调不管你来不来,我都在这里,即“我”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D项也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当选;A项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排除;B项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属于发展的观点,排除。答案D3.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则思”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你存在我深深

3、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A. B. C. D.解析“心之官则思”说的是“心”是思维的器官,虽然说法本身不科学(科学的说法是人脑是思维的器官),但其却说明了思维离不开物质器官,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中“天意”、中“求佛”是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故选D。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答案D4.“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放下烦恼:快乐其实

4、很简单A. B. C. D.解析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答案B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儿了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具有特殊性运动是绝对的矛盾具有普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A. B. C. D.解析时光流逝,在不知不觉中人从年轻就慢慢变老了,这说明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说法正确;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大家的共鸣,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说法正确;与题

5、意不符。故选C。答案C6.如果你认真观察过螃蟹,就会发现:篓子里面放上一群螃蟹,就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把它拉下,最后没有一只能爬出去的。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中获得的辩证唯物论启示是()遵循管理规律,明确成员分工和责任保持有效的沟通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制定激励机制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建立合理的群体素质结构,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A. B. C. D.解析本题注意设问对知识范围的限定,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与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原理,符合题意。价值观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系统优化的观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均

6、与设问不符。答案A7.2015年5月21日,一款由新松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在沈阳亮相。这个会用表情与顾客互动的机器人叫“亮亮”。它具有智能送餐、路径规划、智能语音等实用功能,能够部分代替餐厅服务员的送餐工作。机器人的事例表明()机器人能够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高科技机器人可以具有人的思维能力A. B. C. D.解析意识是人所特有的,机器人没有独立的意识,而需要人的操作才能完成工作。故不选,因此选择A。答案A8. 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吾思固吾在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脱离现实的理想主

7、义是没有生命的A. B. C. D.解析漫画的寓意是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9.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对岛群的蚊虫控制专家正在等待联邦政府的批准,释放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 的“生化蚊子”,以阻止登革热病在该地的传播。科学家们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雄性蚁子与野外的雌蚊进行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且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引发巨大连锁反应。这说明()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B. C. D. 解析由材料

8、可知,实践的对象、主体、手段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该实践是为了消灭埃及伊蚊,故符合题意且观点正确,当选;均与题意无关。答案B10.与下边漫画所揭示的哲理相吻合的俗语有()要知梨子味,需得亲口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A. B. C. D.解析漫画中的内容是两个人同时看到了挂在树上的果子,一个在树下冥思苦想,一个却回去找来了上树的梯子。后者取得了成功,摘到了果子。这幅漫画旨在说明“想”与“做”的关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与漫画寓意相符合。强调的是“亲自”参加实践,与漫画强调的重点不一致;中观点强调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体现认识的反复性和复杂

9、性,不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11.(2015黑龙江双鸭山模拟)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A. B. C. D.解析作答时要明确意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的意

10、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因此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和能动性,表述正确,应选;表述错误,排除;答案B正确。答案B12.(2015湖南长郡模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 人会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 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 B. C. D.解析面对明月,不同的人、不同境况下有不同的感

11、悟,正说明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并且这种反映具有差异性,符合题意。认识主体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内容,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13.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

12、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树立大数据战略是客观形势的要求。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大数据战略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只有按照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大数据战略可以有效指导实践,以发挥大数据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竞争力。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受

13、物质匮乏等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遭遇严峻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材料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东南沿海Z市把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城市、生态之城”,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出台Z市生态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运用生态经济、环境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与持续发展,着力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生态城市建设

14、机制,至2015 年建成创业创新、又富又美的国家级生态城市。(1)联系材料一,结合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过程,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知识,说明Z 市出台的Z市生态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合理性。 (3)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试分析公民应如何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政治、哲学等知识的运用能力。第(1)问考查追求真理等知识。一是注意在规定范围内调动知识,不能超出要求;二是注意结合材料信息调动知识,如人类对生态文明认识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相关实践是真理发展的基础,人类对生态文明认识的发展及受条件影响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第(2)问考查主观能动性和规律客观性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结合材料信息,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两个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公民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从公民的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等角度进行分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