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二轮复习-专题13-种群和群落-学案(适用全国)-(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6605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二轮复习-专题13-种群和群落-学案(适用全国)-(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届二轮复习-专题13-种群和群落-学案(适用全国)-(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届二轮复习-专题13-种群和群落-学案(适用全国)-(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届二轮复习-专题13-种群和群落-学案(适用全国)-(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届二轮复习-专题13-种群和群落-学案(适用全国)-(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二轮复习-专题13-种群和群落-学案(适用全国)-(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二轮复习-专题13-种群和群落-学案(适用全国)-(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温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1.与种群有关的正误判断(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6)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7)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2.与群落有关的正误判断(1)森林群落在垂

2、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6)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7)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8)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一、“独具个性”的生物种群1.(2016全国甲,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计算甲地

3、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算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2.(2012新课标全国,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

4、,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据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其中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两项正确。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

5、B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3.(2013新课标全国,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答案C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

6、中个体的数量无关。4.(2015全国,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个体数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

7、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根据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可以把种群分成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该种群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比例是111,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因此为稳定型,数量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具有的

8、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悟规律以具体环境条件下生物数量变化为情境,考查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变化规律。1.种群密度调查中的几点提醒(1)样方法:该方法用于植物、昆虫卵或一些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等)种群密度的调查;随机取样,排除人为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非条形调查区域采用五点取样法,条形调查区域采用等距取样法;样方的大小要根据调查对象的个体大小确定。(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主要是一些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注意标记物不能影响调查对象的生存,不要太醒目,要牢固。2.区分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

9、: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增长模型增长率和增长速率K值无K值有K值易错警示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大误区(1)误以为“”就是增长率。指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Nt/Nt1)。根据NtN0t,可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1Nt/Nt1Nt1/Nt11。(2)误以为增长率就是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目,增长率是一个比值。题型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1.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10、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答案A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大小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图1中的c表示的是种群密度,它指的是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而不是种群的总数量,A错误;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所以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B正确;图2曲线开始阶段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之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组

11、成变成了增长型,C正确;某些生物无性别之分,所以也就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D正确。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

12、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答案D解析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

13、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 B.C. D.答案B解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在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10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B正确。技法提炼1.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1)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标志物易脱落:可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志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式N总初捕数重捕数/重捕中标记数推知,重捕中标记数若减小则N总会比真实值偏大。被捕获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相同,即比真实值偏大。(2)

14、统计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标志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更易被捕捉: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应偏小。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死亡或迁出,则统计值将偏小;反之则导致统计值偏大。2.样方法误差归纳(1)未做到“随机”取样。(2)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3)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4)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题型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分析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由于天敌、有限的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导致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减少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答案B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