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后现代农业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6581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后现代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走向后现代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走向后现代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走向后现代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走向后现代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后现代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后现代农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后现代农业作者: 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0 次一、现代农业的不可持续性现代农业暂时解决了养活65亿人的问题,但是却没有解决土壤侵蚀、土壤盐化以及农村贫困等古老问题。更有甚者,现代农业虽然支撑着现代城市和经济,却依赖矿物能源(煤、气和油) ,其基础摇摇欲坠。城市勃兴,上百万的贫穷农民迁居到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工厂,以摆脱农村的赤贫。现代农业只为少数利用机械、石油化学制品进行大片土地耕作的农民带来了财富。在澳大利亚,仅918万农民就生产了足够的食物,养活了2100万澳大利亚人,另外还可以出口可养活5000万人的食物。同样在美国,仅仅100万农民就可养活2185亿城镇居民。还有成百万

2、的人也靠这些为数不多的农民出口的粮食养活。我们甚至不该把这叫做“务农文化”,还不如叫它“务农工业”,或者干脆把它称为由跨国公司控制的“务农商业”。我们怎能把仅有不到1 %的人口直接参与其中生产粮食和纤维的现代“务农商业”称为一种文化呢 无人的农业具有很奇怪的后果。尚存于现代务农商业中为数不多的产奶、养牛、猪、鸡的农民现在正在为他们的牲口干活,而不是他们的牲口为他们干活。仅50年前,经营得很好的土壤提供常年的牧场,奶牛在上面可自谋生存。奶牛每天让人挤奶两次,自己将粪便排解回放牧的土地里。农民唯一要做的事便是,用机器每天为它们挤两次奶。在美国,大多数的牛奶都是工厂生产的,在那儿农民和机器干大多数的

3、活。他们为奶牛种庄稼,收获庄稼,将它们切成可入口的碎片,然后运往奶牛居住的庞大建筑物,去饲喂成天站在那儿的奶牛。这样,现代农民还必须处理奶牛的排泄物,它们常常造成土壤和水的污染。难道这就是中国所要的无人的现代农业方式 或者说,是否还有一种产奶产肉的后现代方式 难道中国真的渴求发展与澳大利亚和美国相同的“现代”农业 如果真是那样,那么中国充分“现代化”的农业只需要1300万农民(中国人口的1 %)。充分“现代化的”农业工业会让大约8亿人继续向业已拥挤的大城市大规模地迁移。这一迁移会迫使中国再建80个城市,每个城市至少容纳1000万人。正如人们所见,这在美国、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它是全球

4、最城市化的大陆)是可行的。然而,中国需要80个更庞大的城市吗 或者说,是否存在着一种适于中国的后现代的将来 上个世纪,现代农业发明了尿素、氨这样一些氮肥,发现了一些罕见的无机磷肥资源,解决了养分枯竭的古老问题。但是,生产现代氮肥需要耗费大量的矿物燃料,甚至要把它们运到远处的地里,也还要耗费更多的燃料。现在我们已知道,燃烧矿物燃料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毒化着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目前迅速的气候变化就是人们为城市生产“现代”食物而付出的无可估量的代价。而城市本身又是完全依赖矿物燃料的。然而,现代农业,连同它所有的那些先进科学技术,并未解决如何既生产食物又不导致土壤退化(侵蚀和盐化)这一有万年历史之

5、久的古老挑战。前现代和现代农业给我们呈现的是一段环境惨遭蹂躏的历史。看一看北非的沙漠吧,那可是1500年前罗马帝国主要的粮食产地(Ponting ,1991)。这一持续的荒漠化是由于一万年的古老耕作方式。只要将任何土地犁上足够的时间,它都会变成沙漠或碎石地。只是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旱地农业才开始发现如何在不耕作的情况下种植庄稼。采用“无耕”(即不犁)农业的一套方法,土壤就会覆盖着绿草或旱地植物。这套方法一直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些地方使用,它大大地减缓了土壤侵蚀,特别是风蚀。但是,这些方法仍然要完全依赖石油化学制品,特别是除草剂来除草。除草剂是一项卓越的发明。但是,才使用了30年,杂草对这种农

6、药的抵抗力便随处可见了。现代的“绿色革命”现在可以养活65亿人,但并非是可持续的。今天的现代农业的这些方法和技术不可能再继续100年,更不要说1000年了。现代农业也未能解决维持生物多样性(即生命多样性)的问题。今天的农业仍然要砍伐地球上的那一小块(10 %)不太冷也不太热的陆地上的森林。一旦森林被砍伐,地就成为光秃的,土壤任凭风雨侵蚀。多样的生物是可持续性农业及它所养活的城市的基础。在澳大利亚,任何农业地区都需要留出至少30 %的土地来让森林覆盖(McIntyre et al ,2002)。如没有这样大的森林覆盖面积,野生物种就会消失,剩下的树就会遭到昆虫的袭击而死亡。而没有树,土壤也就会因

7、为盐水的增多而死亡。这些盐于是就进入澳大利亚的河流,河流又流向澳大利亚的各大城市。这些城市所依赖的河水很快就变得太咸而不能饮用,因为人们为了种植2500万公顷的小麦,已将森林砍掉。这既是一个古老问题,又是当代的一个挑战。但是,就像世界上很多地方一样,对于澳大利亚的很多地方来说,要挽回局面已为时太晚。森林已经消失,剩下的是贫瘠的土地和遭罪的农民。我目前在“绿化澳大利亚”组织的工作就是帮助农民重新种植澳大利亚森林,以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恢复土壤肥力,改变河水质量。这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新的思维和新的农业方法。现代农业不可能为澳大利亚提供将来。即便在那些现代农业经济尚可实施的地方,也是没有活力的

8、。现代农业经济是脆弱的,它很容易被打碎。它经不起气候和社会的巨变。现代农业使用轮船、火车及卡车这样的消耗矿物燃料的交通工具,远距离地运输食物,去养活数以千计的城市里的成亿的人口。且以纽约这个拥有1500万人口的更大城市为例。要养活这个世界大都会,一年需要3000个车皮从世界各地运输食物。如果全球的或当地的运输系统或冷冻系统出了问题,不到一周纽约人就得挨饿。这一庞大的食物分配系统要完全依赖矿物燃料,保养良好的铁轨、公路、飞机场,以及精到的管理。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也是依赖脆弱的食物供应网,而这样的网可以在数秒钟之内被瓦解。最近四川发生地震后的情况就是如此二、再生(后现代)农业的原理后现代农业必须建

9、立在伦理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理论上。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能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那种能力(United Nations ,1987)。这对于后两代人是极大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既要保证多至100亿的人体面地吃住,又不能继续破坏环境( Goodall ,1995)。要应对这一挑战,唯有创建一种后现代农业,它应建立在实质上不同的环境和伦理的原理之上。我们并不知道它看起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后现代农业,但我们可以提出它需要以之为基础的那些基本原理。三、再生(后现代)农业的环境原理(规则)我们将再生农业的基本生态要求归结为下面的四条规则。我们所谓的“再生”,意思是后现代农业必须更新自己,而

10、不是依赖外部投入以矿物燃料为基础的农业化学品。下面是对这些原理分别进行的简短解释。1必须认识并尊重土地的潜力表现为山坡土壤流失和沙漠侵蚀的土地退化,就是人们妄自尊大、无知无识、不顾一切所造成的后果。在澳大利亚,大多数土地退化的根源都在于傲慢的政府政策。那些政策鼓励农民耕作和灌溉那样的土壤,该土壤上的保护性林地和灌木地是永不该清除的。澳大利亚政府的政策还允许富有的农民在那些每10年才能得到一两次充足雨水的贫瘠土地上养太多的牛羊。在中国西部的贫瘠而寒冷的大草原,过度的放牧是因为太多的牲畜要在恶劣而无情的环境里求生存。在中国西部进行可持续性放牧是可能的,只要人们懂得并尊重土地的容纳力。我们希望中国西

11、部的传统牧民懂得,在他们的地区能够可持续性地放牧多少牲口,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农村的贫困,要人们大大减少放牧牲口是不可能的。于是,移居城市就成了减缓人口和牲口对贫瘠牧场压力的一种方法。但是,需要有另外的方法来创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以使人不必饲养大量的牲口。世界各地的政府仍然把无人的土地看成是被浪费了的土地。他们有这样一种期待:任何土地,只要投入了足够的东西,就能生产食物和纤维。之所以有这样的期待,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土地和气候的生态极限。在澳大利亚,许多外来者(外地人)仍有这样的期待:澳大利亚北部的大片“空地”有巨大的潜力,通过清理树木和灌溉可扩大农业。但是,仅仅对于一些小地区,情况才可能是如

12、此。澳大利亚北部的很多地区,其土壤都多石、浅薄而陡峭,不适宜耕种。最有持续性的耕地是100年前在澳大利亚发现和开发的。现在拓展农业的潜力是很有限的,因为长期的过分的使用已使土地失去了潜力。对于中国的很多地区来说,情况也可能是如此。2裸露土壤是对地球的犯罪我们已逐渐认识到,栽种小麦这样的庄稼,需要牲口拉犁头或农民开拖拉机来耕地。然而历史表明,耕地造成了土地侵蚀和沙漠化。世界上很少有旱地农业持续了1000年以上的地方。为数不多的例外之一便是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水稻田。水稻田特别经受得起犁,但旱地耕作(小麦)却不是那么回事。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既能使小麦那样的庄稼高产,又无须耕犁土壤,使之遭受风蚀和水蚀

13、。无害的耕作是可能的。恒久作业(permaculture)的科学和实践是可持续性后现代农业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澳大利亚一群农民发明了一种被他们称为“牧场种植法”的方法。他们不犁地,将小麦播进“在100 %的时间里有100 %的土壤覆盖”的长年牧场。牛羊是他们牧场种植法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美国(堪萨斯) ,土地研究所试图种植常年粮食作物,它们无须每年栽种,而是长年在作物上生产出粮食来。目前他们正取得进展。要彻底摆脱一万年之久的土地退化,这些只能算是后现代农业的初步开端。3彻底生物化的、太阳能化的农业方法现代农业醉心于大量投入石油制品,用以耕作、施肥、灌溉、收获、加工以及杀虫。耗费的能源超过生

14、产出的能源。如此依赖矿物燃料是不可持续的,其理由有二: (1)世界廉价石油的供应正在迅速消失。(2)生产和消费这些依赖石油的产品,会释放温室气体,从而引起迅速而危险的气候变化。我们必须记住,农业的基本生物化学过程是以太阳能为基础的。农业的基础就是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的能转换成养料的能。表现为燃料、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的矿物能被引进了现代农业,只是因为它们便宜、好用、速效。用生物的方法控制杂草和昆虫要复杂得多,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农民的生物和有机方法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能的。用于收割的燃料(生物燃料)可产自长年的作物。氮肥不一定非出自耗费大量矿物燃料的化肥厂,氮其实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根瘤菌

15、在与许多类植物共生的过程中发展出这样一种能力,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对植物有用的形式。应将更多的植物和动物与农业结成一体,以大大减少对矿物燃料和有毒杀虫剂的依赖。这样做是可能的,但却是复杂的。所以需要大量的农民,而不是少量的。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农民生产最大量的庄稼和肉类,耕耘最大面积的土地,这样的目标是不能持续的。而后现代农业所追求的目标却应包括: (1)每公斤食物所燃烧矿物的最小量。(2)每公斤食物所需水的最小量。(3)每公斤食物所含的土壤中及农场中的最大生物多样性。(4)每公斤食物所占的最小量的时间和裸露土壤的面积。(5)每公斤食物所含的最小土壤流失量。“绿色革命”是以每公顷土

16、地生产最大量的粮食为基础的,但其代价却是投入和环境的损失。后现代绿色革命的目标是最小的投入和最小的环境损失。后现代绿色革命是要加强对知识和太阳能的利用,而不是加强对物质的利用。4生态体系服务人们应该把农耕地经营好,使之能产生广泛的生态体系的产品和服务。就在最近,人们从生态方面认识到,用作农业的山山水水生产的不只是食物和纤维(棉花、羊毛和木材) ,农用地还可以提供广泛的生态服务。任何地形(南极洲除外)都生产氧气并通过光合作用分离碳。除了最干燥的沙漠,所有的地形都可以生产清洁的水。它来自雨水,且又经过土壤的加工,储存在流动的小溪、湿地、湖泊和河流里。功能完好的(和谐的)地形可以为当地的动物和植物提供大量不同的自我更生之地。生态体系服务可以也提供再创造和维护文化遗产的机会。比方说,没有了桂林云雾缭绕的山水,中国的艺术和旅游业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