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6224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每个学生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推荐语: 近日随南墅镇的课堂立标课活动听了几节语文课,由于活动是选拔性质的,所有参与竞争的老师全部集中在南墅镇中心小学上课,而且不能使用本班的学生。其中有一堂五年级的语文课,学生良好的朗读水平让我禁不住赞叹。在这堂课上,每个站起来的学生都表现得落落大方,读书声音响亮,而且很有感情。我想知道这个班级的语文老师到底是谁?是谁培养了孩子们这么好的读书习惯?是谁给孩子们打下了这么好的朗读功底?是谁把声情并茂地朗读注入了孩子信的灵魂通过课下的走访,了解到她就是赵星梅老师。现在我们就通过赵老师的这篇文章,看看她在朗读指导中是怎样做的,或许会给你的语文教学一些有益的启示。 莱西市

2、教研室 李琳 2011年4月7日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感情诵读就好比一座立交桥,它联结着语文素养的各个培养目标通往思想感情的理解,通往语感能力的培养,通往读书兴趣的激发,通往表达能力的提高。 张春海 2011年4月8日让每个学生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 南墅镇中心小学 赵星梅朗读是语文课上常用的教学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语文教材多数课文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一个作业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堂小学语文课,如果学生不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那就谈不上体会意思、品悟感情。教研室曾经提出一种观点:一篇课文可

3、以不讲,但决不能不读;可以少讲,但决不能少读;你可以讲不好,决不能读不好。我始终觉得这种观点非常正确,并且自觉地付诸行动之中,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一句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下面谈一谈我在日常教学中是如何扎扎实实落实朗读教学的: 一、正确的姿势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正确的朗读姿势很重要,因为它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顺畅。在朗读中,我要求学生要坐姿端正:头身直、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捧起,呈45度角。要把腰板挺起,以饱满的精神,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的朗读。另外要注意发音正确,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读准字音,不读破句,注意表情,有情有

4、韵。朗读就像说话、应轻轻松松、自自然然。 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把时间留给他们,把机会留给他们,共同学习讨论。如: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比读,分角色朗读,设情景读,评选朗读能手等,只要能激发学生有读的愿望和兴趣的办法我都乐意去试一试。 三、有目的的指导朗读。读很重要,但不能盲目的读。每教一篇课文,对每次朗读的安排,我都有明确的朗读目标:初读时,要求学生应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得文章的整体感知;研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画面,使学生入情入境,在心灵上与文中的人物沟通;品读时,应读出语气、语调,抓住重点的词、句读出人物个性来,把自己的

5、体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每次朗读都是读前有要求。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指导学生抓住“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北京的春节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四、读后进行适当的朗读评价。学生朗读完后,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课堂上,我不是笼统的评价。如:“很好,不错,你读出了感情”这样的评价,并不能真切地让学生知道到底好在哪儿?而是具体地指出“你读出了他当时高兴的心情?”“你还没有把你的决心读出来,能不能更坚定

6、一点儿!”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怎么读就能达到效果?总之,在朗读后,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自信心就油然而生。 五、朗读形式多样化。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朗读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带读:教师或读得好的学生带领学生读;学生自由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范读;开火车读:按课文一节一节地开火车读。分角色朗读:先指导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研究语调和语气,在分别练习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下去;还有齐读、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

7、、小组合作读、领读多样化的读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愿读、乐读的氛围在班内传扬开来。例如搭石一课,我根据学生自愿原则,选择喜欢的段落、或认为优美的语段、或觉得自己读的好的语段在小组朗读,学生读得多而不腻烦,印象深而非机械重复,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评读、赛读学生在读中相互碰撞、相互触发,每一个学生都变得想读、能读、爱读,且读出了美、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感情。不少学生还指出了对方的优点与不足,正是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学生的读书兴趣被调动了起来。 讲授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了模仿,通过这种模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这种理解,再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每读一次时,我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提醒学生不能为读而读,使每一遍的读都有明确的目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和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朗朗书声的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好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堂。朗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感悟课文。古人云:“授之学生于鱼,莫如授之以渔”。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有计划的培养,我相信学生的朗读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也会从此喜欢上朗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