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7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6218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7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7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7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7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7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7(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作业布置 七、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公元761年。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落到四川。760年春天,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可不幸的事第二年秋天,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学好本诗能对我国古代诗歌名篇多一份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二、说教学目标,掌握本诗

2、的正确读法,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把握诗歌用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诵全诗。,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中。 难点:对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四、说教学方法,诵读法 问答法 讨论法,五、说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二)导入新课 (三)分析理解,(一)课前预习,1、扫清字词障碍,对照注解读课文。 2、搜集杜甫的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二)导入新课,展示杜甫草堂的图片资料,通过检查预习、要求学生介绍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来导入。,(三)分析理解,1、整体感知 2、品味语言 3、深入品读,拓展迁移,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让学生体

3、会诗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重音、停顿等。 学生齐读,要求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读出来。,2、品味语言 (1)“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的表达效果。 (2)“布衾多年冷似铁”的“铁”的表达效果。 (3)“忍能对面为盗贼”一句称孩子为“盗贼”,怎么理解? (4)“归来倚仗自叹息”中“叹息”的含义? (5)“长夜沾湿何由彻”中“长夜”的含义?,3、深入品读,拓展迁移 (1)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发泄因茅屋被秋风吹破二产生的不满么? (2)面对这重重不幸,换了是你怎么想?诗人的表现是什么? (3)诗中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句?抒情的高潮时哪句? (4)诗人的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六、说作业布置,背诵全诗。 结合杜甫资料,写一篇对本诗的读后感,500字左右。,七、说板书设计,秋风破屋群童抱茅长夜沾湿,忧国忧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