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导学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6207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香菱学诗导学案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曹雪芹,名_,字_,号_,_代小说家。2.香菱学诗节选自_。小说以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_为代表的_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腻烦( ) 颦儿( ) 抠土( ) 画缯( ) 仄声( ) 胡诌( ) 鳏鳏( ) 怔怔( ) 诲( )人不倦4.结合句子,解释词义。(1)起承转合:(2)兴兴头头:(3)地灵人杰:(4)鳏鳏:(5)穿凿:5.对照课下注释,熟悉故事大意。写作背景: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2、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作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二)初读感知1.课文围绕“香菱学诗”,写了那几件事?2.文章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影响,试着谈一谈你的认识。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赏析(可以任选一个问题探究)1.从文中找出描写香菱学诗的语句,感受香菱学诗的态度,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并概括分析香菱的性格特征。2.分析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分析成功的原因时,除了考虑自身因素,还要考虑外来因素的影响。)(二)展示交流三、自

3、我检测阅读“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叫他醒一醒才好。”回答问题。1.宝钗评价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精神时,用了三个词来形容,请从文段中找出这三个词。 、 、 2.香菱进入写诗的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感人。请你理解课文中“出神”、“抠土”等词语的表达效果。3对文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香菱学诗的行为,黛玉是教,宝玉是赞,而宝钗则表现出了不理解。B.这一番对话安排,作者是有其深意的。对香菱学诗的态度,突出了宝玉、宝钗两人性格之迥异。C.宝钗以香菱学诗为例,趁势劝说宝玉也应勤读诗书,成就一番功名。D.宝玉面对苦学的香菱,听着宝钗的劝导,大受感动,虽然不答,但决心以后苦读勤学。4.对香菱努力学诗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菱随宝钗住进大观园,她有了像黛玉学习作诗的机会和时间,故而十分珍惜。B.香菱心里羡慕诗社,努力作诗就是要为加入诗社创造条件。C.香菱努力作诗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改变大家对自己的看法。D.香菱素赋情性,潜质一旦发掘,作诗成了兴趣、乐趣,故而她苦志学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