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6196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质量检测(时间:150分,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导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

2、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的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

3、。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首先,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的感情来说,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一个人既拿另一个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

4、,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而不虐”。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来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它是美感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第三,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感到的是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能带来一时乐趣。不过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惜的情绪,所以同时伴有不快的感觉。(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有删改)1下列对于“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谐是喜剧的雏形,它带有讥刺的意味,能

5、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B和其他艺术方面的趣味相比较,谐极富于社会性: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C容貌的丑拙、品格方面的亏缺、人事的乖讹等都会成为谐的对象。其中,容貌的丑拙最为常见。D“谐”就是“说笑话”,开玩笑。如果人们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解析:选A“对其深恶痛绝”错,据原文可知,谐的对象是“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代社会,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优以谐为职业,汉初的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曾经是优。B谐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6、,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活跃气氛。C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特点。D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此谐不完全是美感的。解析:选C因果关系错,据原文可知,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是因为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就是谐趣。B一个人如果尽善尽美而没有缺陷,就失去引起谐趣的基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们谐的对象。C品格方面有亏缺的人常常

7、成为谐的对象,在这方面,人们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D谐在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又带来不快,因为嘲弄的对象带有人生中的一种缺陷,不免引起惋惜情绪。解析:选C“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举了一首民歌的例子而已。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阳人也。弼慷慨有大节,博学多通。仕周,奉诏修定五礼,书成奏之,赐田二顷、粟百石。累迁小吏部,擢八人为县令,皆有异绩,世以为知人。武帝将谋出兵河阳以伐齐,弼进策曰:“齐氏建国,于今累世,虽曰无道,尚有其人。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

8、之易拔用武之地也。”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弼策。从帝攻拔晋州,身被三疮,苦战不息,帝奇而壮之。宣帝嗣位,为守庙大夫。时突厥寇甘州,帝令侯莫陈昶击之。弼为监军,谓昶曰:“宜选精骑,直趋祈连之西。贼若收军,必自蓼泉之北,此地险隘,兼下湿,度其人马,三日方度。彼劳我逸,破之必矣。若邀此路,真上策也。”昶不能用,西取合黎,大军行迟,虏已出塞。开皇初,以前功封平昌县公。时西羌内附,诏弼持节安集,置盐泽、蒲昌二郡而还。迁左丞,当官正色,为百僚所惮。三年,突厥寇甘州,以行军司马从元帅窦荣定去破之。还除太仆少卿。刘仁恩之破陈将吕仲肃也,弼有谋焉。时朝廷以晋阳为重镇,并州总管必属亲王,其长史

9、、司马亦一时高选。前长史王韶卒,以弼有文武干用,出为并州长史。炀帝即位,拜刑部尚书,仍持节巡省河北。弼既以才能著称,历职显要,声望甚重,物议多见推许。帝颇忌之。时帝渐好声色,尤勤远略,弼谓高颎曰:“昔周天元注好声色亡国,以今方之,不亦甚乎!”有人奏之,坐诛,天下冤之。所著辞赋二十余万言。(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三,有删改)注周天元:北周宣帝。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B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C今若用兵

10、/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D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解析:选C原句为: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宇文弼作战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弼慷慨有大节,博学多通今若用兵,须择其地身被三疮,苦战不息当官正色,为百僚所惮彼劳我逸,破之必矣刘仁恩之破陈将吕仲肃也,弼有谋焉ABC D解析:选A表明宇文弼性情豪爽,有节操,博学多才;表明宇文弼作战勇猛,不是谋略;表

11、明宇文弼为官端正严肃。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文弼博学多才,见识广博。在周朝做官时曾奉皇帝诏令修订五礼,写成之后上奏给皇帝,得到皇帝的赏赐;也曾因才能突出担任并州长史。B宇文弼历职显要,知人善用。字文弼在周朝和隋朝时,都因功任要职。他任职小吏部时,提拔了八个人做县令,这八个县令都有政绩。C字文弼为官正直,声望很高。不但百官害怕他,而且皇帝也敬畏他。后来,宇文弼因为正直被人诬陷而为隋炀帝所杀,天下人都认为他死得冤。D宇文弼屡立大功,多次升迁。曾持节安抚归附的西羌族人,被升为左丞;后又随元帅窦荣定击败了突厥,回来后被授予太仆少卿的官职。解析:选C“被人诬陷而

12、为隋炀帝所杀”错,宇文弼被杀的原因是有人把他说的话上报给了隋炀帝。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彼劳我逸,破之必矣。若邀此路,真上策也。(5分)译文:_(2)弼既以才能著称,历职显要,声望甚重,物议多见推许。(5分)译文:_答案:(1)敌军劳累,我军安逸,打败他们是一定的。如果在这条路上拦截他们,确实是好计策啊。(2)宇文弼因才能突出而出名,历任要职,声望很高,人们评判人物时多推崇并赞许他。(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89题。(11分)海上吊吴野人注墓清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

13、碑剔藓痕。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8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一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答:_答案:诗歌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作用: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情感基调。9诗歌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6分)答:_答案: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诗歌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诗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诗人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句表现出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希望。(2)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在其诗歌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其壮志未酬、宏图未展的深深遗憾。(3)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历史故事,对于安逸的生活给执政者带来的危机、影响,意味深长地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