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必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6191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秋必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秋必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秋必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秋必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秋必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秋必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秋必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P526-527 工资集体协商程序(1) 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依照法定程序产生。雇员一方由工会代表,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雇员民主推举产生,并得到半数以上雇员同意。雇主一方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其他人员担任。各方代表人数对等,每方至少三名,雇主协商代表与雇员协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协商双方均可书面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方协商代表,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1/3.(2) 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劳动关系双方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对方提出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步骤如下:1、 提出方应事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另一方接到协

2、商意向书后,应于20日内予以书面回复,并与提出方共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2、 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按照对方的要求,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3、 协商形成的工资协议草案,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审议。4、 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行政方制作正式工资协议文本,经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盖章后成立。协商代表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时应保证协商确定的职工年度工资水平符合国家有关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政策,并综合参考下列因素:(1)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2)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3)当地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

3、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4)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6)上年度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6)其他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3) 工资集体协商的审查1、 工资协议签订后10日内,由企业将工资协议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当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2、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工资协议15日内,对协商双方代表资格、工资协议条款内容和签订程序进行审查。若对工资协议无异议,应及时向协商双方送达工资协议审查意见书,工资协议即行生效;如对工资协议有修改意见,则应将修改意见再工资协议审查意见书中通知协商双方,双方应就修改意见及时协商,修改工资协议,并重

4、新报送劳动行政部门。3、 工资协议报送15日后,协商双方未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资协议审查意见书,视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该工资协议即行生效。4、 在接到已经生效的工资协议后,协商双方应于5日内,以适当的形式向双方人员公布。(4) 明确工资协议期限工资集体协商,一般情况下一年进行一次。雇员和雇主双方均可在原工资协议期满前60日内,向对方书面提出协商意见书,进行下一轮的工资集体协商,做好新旧工资协议的相互衔接。P536-537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是预防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基本对策。(1)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观念环境1、 企业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劳动安全卫生观念,使其成为

5、企业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工作的主导观念。2、 建立以人为本的劳动安全卫生的价值理念。(2)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环境1、 建立健全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环境。2、 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规程。3、 奖惩分明。(3)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环境1、 直接使用安全技术和无害装置、无害工艺,从基础上避免劳动安全卫生事故。2、 完善劳动场所设计,实现工作场所优化。3、 劳动组织优化。P565-566 劳动争议案件分析的方法(引起原因-双方诉求-给出建议)(1) 按照劳动争议自身的规定性进行分析1、 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即当事人之间矛盾所指向的对象。2、 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任何行为须有一定的要件方能成

6、立,行为人做出意思表示是行为成立的一般要件,包括以下要素:(1)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一定的意图,即追求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图。(2) 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追求该项意图的必须内容。(3) 行为人以一定的方式将内心的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的加以识别。3、 分析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劳动法律法规、集团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2) 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的分析方法分析劳动争议1、 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2、 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3、 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4、 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由于考前忙于复习,基本不会花时间了解有关信息,等高考结束后,又不知如何了解到有效信息。所以,无论考前还是考后,家长在报考学校这一环节付出精力较多,也愿意出资获取信息帮助孩子多了解高校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