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6113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沁园春 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3.掌握课文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词。2.学生能够品味诗词语言,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难点)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词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重点)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2.品读上阕,领略画面的意境,并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学习一些简单的写景方法。(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恰同学

2、少年,我最欣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指点江山的自信与自强。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一面。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了解毛泽东的另一方面诗人毛泽东。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毛泽东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政治家。”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乐章。”特别是他的一首沁园春 雪,曾经在重庆引起轰动,被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誉为“当世难得的精品,气吞山河、气度非凡”。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训练,体会情感 1.借助工具书或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

3、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2. 结合写作背景,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两遍。提问1: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示例“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读上阕时,应带着赞美、带着

4、陶醉。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时,应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3.请几位同学试读这首词。部分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学法指导怎样读古诗词?1.抓住中心,明白背景。2.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3.要读得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4.注意重音、停顿、语速等。教学提示抓

5、住朗读环节,通过听读朗诵、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诵读等环节,再辅以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营造一种豪情激荡的课堂氛围。目标导学二: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1.品字词提问2:上阕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描绘了北国雪景。点拨学生可能会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提问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提问4: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惟余”强

6、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则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提问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

7、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提问6: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2.品画面提问7:默读上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描绘:北方的中国,一望无垠,洁白的冰雪,像是厚

8、厚的地毯,覆盖着千里大地,雪花纷纷扬扬,下得很大,飘向万里江山。雄伟的长城,里里外外,也因这一场大雪,而只能看见银白色的一片。奔腾的黄河,也像是一下子停止了咆哮。远方的山脉,放眼看吧,起起伏伏,像是一条欢快的蛇,在舞动,原野上,有蜡白的雪盖住的房屋,也像是大象一样,在漫步,它们好像是在和天比高一样。感受:词人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学法指导1.如何赏析诗词中的词语? 赏析诗词中的词语,不可把所分析之词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关键是点出该词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

9、2.什么是化静为动?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3.什么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4.如何描绘诗中的画面?先反复体会诗中的情境,也就是先体会诗中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想象和联想,然后在思维里构建起一个图画,就能够呈现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了。三、板书设计“望”字领起北方雪景 化静为动广阔博大 虚实结合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关键语句,感受诗人的胸襟气度。(重点)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0、通过朗读回忆、巩固上节课对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阙的学习。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品读下阕,感悟评价 1.找出该词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默读下阕,分组讨论:提问1:“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提问2: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惜”字。包含的咸情:第一,惜

11、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提问3: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提问4: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评古为论今作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提问5:怎样理

12、解词末的“风流人物”的内涵。“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在这首词中指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提问6: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时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的人,还得算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3.请所有同学再齐读最后三句,感受词人的

13、英雄豪情。 目标导学二:体会表达,分析写法 提问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教学备注目标导学三:对比探究,拓展运用 提问8:阅读课后诗词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写雪景;(2)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不同点:(1)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

14、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2)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3)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学法指导古典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内容;主旨情感;风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教学备注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老师再适时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2.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巧、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不足之处1.老师范读做得不够,若能在指导完后再进行示范,学生能得到更直观的体会。2.在对诗歌的品读过程中,留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导致品读不太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