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4单元生命的律动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5794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4单元生命的律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人教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4单元生命的律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人教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4单元生命的律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人教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4单元生命的律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人教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4单元生命的律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4单元生命的律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人教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4单元生命的律动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荷花(观张大千氏画)郑敏这一朵,用它仿佛永不会凋零的杯,盛满了开花的快乐才立在那里像耸直的山峰载着人们忘言的永恒那一卷,不急于舒展的稚叶在纯净的心里保藏了期望才穿过水上的朦胧,望着世界拒绝也穿上陈旧而褪色的衣裳但,什么才是那真正的主题在这一场痛苦的演奏里?这弯着的一枝荷梗,把花朵深深垂向你们的根里,不是说风的催打雨的痕迹,却因为它从创造者的手里承受了更多的生,这严肃的负担。一、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参加抗美援朝。在这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85年加

2、入中国作家协会;后被选为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评聘为一级作家。2000年3月23日,在西宁逝世。著有昌耀抒情诗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郑敏,福建闽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哲学系。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1943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李广田(19061968),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

3、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三人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这时期的散文集为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一些中学和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著有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诗集普城集和散文花潮山色等。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和傣族长篇叙事诗线秀等。牛汉,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定襄人。远祖蒙古族。1941年开始发表诗歌,1944年

4、任西安秦风工商联合报编辑,主编文学期刊流火。新中国成立后,他迅即投身抗美援朝前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并参与主持大型刊物中国,主编新文学史料。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与绿原共同编辑“七月派”的20人诗集白色花,为这个解放前曾经存在共同志趣的诗群留下可贵的纪念。著有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等多种诗集。洛夫,本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东乡相公堡人。1948年入湖南大学外文系,翌年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在军界历任编辑、特等翻译官、英文秘书等职。1954年10月,与张默、痖弦在左营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历任总编辑。洛夫著作甚丰,著有诗集灵河因为风的缘故等十二种,诗论集诗人之镜诗的边缘等,

5、另有散文、译著多种。二、整体感知河床这首诗记写了“反右”时期诗人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这些诗,从整体上呈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高原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使人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式的画面。诗人不单是借景抒情,而且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这首诗因一个随处可见的农村生活景象,触发一种不同寻常的诗情,

6、深刻的哲思蕴含在本诗的形象之中。地之子李广田是来自乡村的诗人。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假如我所写的东西尚未能脱除那点乡下气,那也许就是当然的事体吧。”这显示了诗人对乡村、对土地的爱。这种情感直接触发诗人写出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地之子。半棵树这首诗是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诗人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这“半棵树”可以说是暗指冯雪峰的,但又不完全是。这首诗的象征意味极其鲜明,它更象征着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着秉守正道、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

7、的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边界望乡这首诗是诗人1979年访港时所作,当时诗人去台已整整30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后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望远镜中隐约见到故国山河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而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鸣叫,更唤醒了他心中蛰伏了30年的故国之思。小贴士1三重秦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她与杜运燮、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杜运燮比较清俊”,“穆旦比较雄健”,“而郑敏最浑厚、丰富”。2汉园三诗人“汉园三诗人”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他们出版了

8、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的诗歌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的诗歌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阅读课文金黄的稻束,回答12题。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

9、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一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解析: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

10、眼中所见。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2“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答案:“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它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稻束,也是收获的象征、母亲的象征。诗人将收获与创造丰收的劳动者联系起来,突出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形象,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阅读课文河床的节选部分,回答第3题。我是父亲。 我爱听兀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3作者在这段诗歌中选择

11、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的情感对这些意象加以赏析。答案:本节作者选取的是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这些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三、阅读课文边界望乡的节选部分,回答第4题。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4试分析上面诗句中语言运

12、用的特点及其审美效果。解析:诗人特地用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种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纷乱,不绝如缕,极大地冲击了人的视觉感受。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这些语言的处理,既增加了诗味,又很好地反映了作者真实而细腻的情感体验。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保姆凋残鱼贯而行谨小慎微B遐迩 杜鹃 张驰如弓 如雷贯耳C沉湎

13、襁褓 血脉奔张 劫后余生D媚眼 惊蛰 浅勘低唱 感同身受解析:B项,驰弛;C项,奔贲; D项,勘斟。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D)在本单元的诗歌中,昌耀的河床通过对_色彩的特有意象的捕捉,进入历史,进入生命;郑敏的金黄的稻束由寻常的_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李广田的地之子从_的这种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牛汉用被斫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忍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的意象,鲜明地体现了“文化大革命”中正直的_的人格形象;洛夫的边界望乡以个人的感受传达既具古典意味,又与

14、现代千千万万游子心灵相通的_一种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情境。A黄河流域生产劳动人间与天堂共产党员历史B西部草原东部平原东西方文化劳动群众理想C农村生活高原地域空间与时间工人阶级思念D高原地域农村生活“大地”与“天国”知识分子乡愁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 可以将“就要看能否培养”改为“就在于培养”。B项,偷换主语。“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的主语为“荷兰”,“逐渐流入仍有不少收藏”的主语是“马剑银币”,可以把“铸制”删去。C项,搭配不当,应把“企业”前面的“使”改为“给”。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