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作文之写黛玉葬花的作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5442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作文之写黛玉葬花的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花作文之写黛玉葬花的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花作文之写黛玉葬花的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花作文之写黛玉葬花的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花作文之写黛玉葬花的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作文之写黛玉葬花的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作文之写黛玉葬花的作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黛玉葬花的作文【篇一:宝钗扑蝶黛玉葬花】 宝钗一路来到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想毕,抽身回来。这里,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处事的谨慎和考虑问题的精细周密。这和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是十分相契的。但是,宝钗的性格又不是单一的,接着作者写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下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这段

2、描写,使人物的性格显得丰满,因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 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 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因把那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

3、已,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 这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情节场面描写,其新意有三:其一,是借葬花之举渲染伤感的气氛,这不仅别出心裁,而且对表现黛玉这样一位闺阁千金的伤感之情是十分贴切的。其二,以黛玉吟诗来抒发其内心的孤独和伤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畸笏叟曾作批语曰:“余读葬花吟,凡三阅,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其三,以宝玉作陪衬,更加突出了黛玉的悲伤,作者写宝玉因听了黛玉的诗而恸倒在山坡上,这虽是淡淡的一笔描写,但却比直写黛玉更有感染力。 从情节结构来说,作者在描写宝钗扑蝶之后,接着又写黛玉葬花,这对于表现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来说,正好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

4、这两段都是十分典型的情节描写,宝钗扑蝶,作者通过宝钗喜悦之情的描写,显示了她平和、开朗的性格特点。而黛玉葬花,则通过悲伤气氛的描写,表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对比,使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更加生动、鲜明,使人读后难以忘怀。【篇二:从黛玉葬花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悲剧】 【标题】从黛玉葬花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悲剧 【作者】黄 英 玲【关键词】林黛玉?性格悲剧?原因?【指导老师】冉 晓 林【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曹雪芹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有着巨大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红楼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空前成就,形成了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于书中主要人物之一的“林黛玉”的研究,

5、有的侧重其多愁善感的性格,有的着重其诗才的挖掘,有的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生存方式进行比较,有的则对宝黛爱情做多方位的剖析。 而对黛玉性格的评论,恐怕是红楼梦研究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至今众说纷纭,尚未有公正和满意的结论。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叛逆说”、“正统说”、“中间人物说”三种。“叛逆说”认为黛玉与宝玉都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种说法是自五十年代开始迄今这四十多年间林黛玉性格阐释的主旋律,高校中文系大都采用此说法,其影响面之大是可想而知了。“正统说”和“中间人物说”是近年来出现的说法。前者认为林黛玉是“真诚、自觉”地“恪守封建伦理纲常”,后者认为林黛玉是介于宝玉和宝钗之间的典型人物。 本文并不偏

6、向于其中任一观点,而是通过对“黛玉葬花”这一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的理解,从而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悲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分析,准确地理解林黛玉,把握人物的永恒价值,透视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 一、贾府中的两次“黛玉葬花” 谈到林黛玉,总忘不了“黛玉葬花”这一幕。红楼梦中有许多片段,读后让人如嚼橄榄,越久越觉甘甜,逐渐进入佳境后,才能引起不断的、久远的联想与共鸣。黛玉葬花便是其中饶有意趣的重要章节。黛玉的葬花之举在作品中有两处集中描写,一处是在作品二十三回黛玉刚入住大观园不久,一处是在作品二十七回黛玉悲吟葬花吟1葬花。 黛玉葬花发生在林黛玉入住大观园之后的

7、第一个春天,可以说是大观园中发生的第一个重要事件,也是第一次明写黛玉葬花。此时的她“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并已在“那犄角上”为落花选好了“花冢”,并且宣称要把花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俨然有备而来且经过精心细致的考虑,足以见其葬花乃是惯常之举,而从二月二十二日入园至此不过二十几日的时间,众姊妹尚还沉浸在兴奋与欢乐之中。“葬花”这种早觉的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本身就是对大观园悲剧命运的潜在暗示。等到第二次实写黛玉葬花,已是四月

8、二十六日交芒种节。众姊妹祭花神,“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女孩子们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宝玉因为没有见着黛玉,又见眼前落花满地,“便把那花兜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黛玉葬花的去处来。”却没有想到“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驻足细听,便听见了黛玉的那首自感身世遭遇的哀歌葬花吟。 2 黛玉葬花是对林黛玉性情的描写,而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的林黛玉形象。黛玉最怜惜花,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

9、喻为污浊,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二、葬花吟林黛玉的命运悲歌 葬花吟以富于个性特征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这多情少女的全部生命哀音。葬花吟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七回里,这时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已从两小无猜的兄妹情谊,发展到相互爱慕中的试探与倾诉,而且贾宝玉对林黛玉已有了多次的爱的表白。第二十三回的所谓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就是贾宝玉通过西厢剧词第一次表达感情。这也才促使林黛玉有了下文的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多种感慨,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写林黛玉一时忘情,念了一句刚刚看过的西厢剧词:“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贾宝玉听见,也一时忘情,再次用西厢

10、剧词表示他衷心的爱意。宝玉的“戏语”虽然引起了林黛玉的“生嗔”与“哭泣”,却又不能不使她的爱情呼吸,进入了一个苦痛缠绵的新阶段。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红楼梦第二十六回p175)。大观园中这位多情少女的寂寞情怀,终于从落花的命运中找到了抒发、流转的形式葬花吟。这充满诗情的哀音是林黛玉的第一首长歌行,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之一。 3 ?林黛玉的葬花吟是其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它抒写了这位诗人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一首葬花吟,完全不在于表面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而意在

11、塑造人物的思想性格,将林黛玉的人生浓缩其中。 ?葬花吟是借以诗词更详尽地对人物的行为心理以及未来的命运做彻底的总结,是林黛玉悲剧命运寓情于景的诗意写照。葬花,也就是隐喻着埋葬自己的青春。那一连串“花谢花飞”的暮春景象,那“花魂鸟魂”的奇特的遐想,那悼亡的哀婉缠绵的情调“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第二十七回,p181)都给林黛玉的形象与性格以多面的烘托和渲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楼梦第二十七回,p181)在这里,曹雪芹将凋谢的残花与红颜女子的命运紧密相连。“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红楼

12、梦第二十七回,p181)试想:枝头的花朵被风吹散,飘入泥泽,化为净土。红楼中的女儿们不也是身在红门,有谁来怜惜她们呢?黛玉悲叹“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红楼梦第二十七回,p181)继而又幻想着自己能“生双翼”也随之而“飞到天尽头”。但因她日夜悲伤,最终泪尽人亡。长诗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第二十七回,p181)作结,将花人合一,既是对自己悲剧命运的预感,也是作者对众女子必将飘零沦落,或身陷污泥或命遭摧残的预视。 花的命运就是黛玉的命运,她葬花,是为了给花一个美好洁净

13、的结局,也隐喻着埋葬自己的青春;给花一个洁净的归宿,就是给自己的青春一个美好的结局,而自己也终将如花一般回归尘土。 三、林黛玉的悲剧性格 (一)多愁善感、眼泪化身的林黛玉 心细如发的林黛玉痛惜落花、香冢葬花、题诗赋花,实则是自叹、自悲其自身薄命如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林黛玉具有诗人的气质,就是多愁善感,可谓终日以泪洗面,像连绵的阴雨天一样忧郁。她的性格中【篇三: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 2013南京中考满分作文 2013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书里有个?我? 内容:捧读一本心爱的 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

14、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请以?书里有个我?为 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范文一:书里有个“我” 有人说,读书就像照镜子。如果说镜子可以映射出我们的外表,那书便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内在,包括我们的思想、精神等等所有的一切。在书的面前,我们似乎变得透明,变得一清二楚。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书里有个?我?,会读书的人就比别人更能认清自己,了解自己。 大多数人都会说,我们读书是为了增长学问,提高修养,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但是多少人在读书过程中意识到读书的根本目的是要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往

15、往能从书中看得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东西,但似乎在平时并没有发现。人总是更擅长对别人评头论足。这时书便充当一面镜子,把你自己和别人都完完全全地反射出来,让你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也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书山客观,但也来源于生活,书中的内容再怎么离奇,再怎么变化,它都脱离不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因此与其说书里有个?他?,倒不如说书里有个?我?;我们在读别人,其实是在读我们自己的影子。读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将来取得什么学位,找份什么好工作而去读,而是要为了自己的人生而读。我想人生不应该只包括学位和工作这两样东西吧!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而在我们身边已经有了最好的

16、工具书。当然,要从书中认识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真正的读书应该是一个思考、探索、得道的过程。光是一目十行地读是一点收获也不会有的。会读书的人就能与智者为伍,会读书的人便能对自己的人生深层次的认识与诠释,会读书的人一定能把自己完善得更好。只有为一种崇高目标而读书才是最有意义的读书,最有价值的读书,最有效的读书,这样读书的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挖掘自己,修正自己。 读书是为了充实人生,丰富人生,使人生变得有意义;有意义的人生是在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读书就是为了了解自己,修正自己,读书就是读自己,读出书里有个?我?。 点评:从阅卷情况来,绝大多数考生都把眼睛盯着记叙文,记叙文好写出彩难。但读完这篇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