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完整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5228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完整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二年二月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重大成就第二节 主要问题第三节 战略机遇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四节 指导思想第五节 基本原则第六节 主要目标第三章 重点区域第七节 重点经济区第八节 农产品主产区第九节 重点生态区第十节 资源富集区第十一节 沿边开放区第十二节 特殊困难地区第四章 基础设施第十三节 强化铁路建设第十四节 完善公路网络第十五节 优化民航布局第十六节 加快发展水运第十七节 加强水利建设第十八节 畅通能源通道第十九节 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五章 生态环境第二十节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二十一节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第二十二节 加强

2、环境保护第二十三节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第二十四节 做好防灾减灾第六章 特色优势产业第二十五节 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第二十六节 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第二十七节 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第二十八节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十九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十节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第七章 美好新农村第三十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第三十二节 振兴牧业经济第三十三节 提高林业发展水平第三十四节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十五节 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第八章 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第三十六节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第三十七节 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第三十八节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第三十九节 统筹城乡发展第九章 科教和人才第

3、四十节 优先发展教育第四十一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四十二节 建设创新型区域第四十三节 推进人才开发第十章 民生事业第四十四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第四十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十六节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四十七节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四十八节 繁荣文化事业第四十九节 创新社会管理第五十节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第五十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第五十二节 加强区域互动合作第五十三节 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第五十四节 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第五十五节 强化政策支持第五十六节 精心组织实施第五十七节 加强指导协调第五十八节 做好评价考核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4、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一节 重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

5、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05年翻了一番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交通运输网骨架初步形成,新增公路通车里程、新增铁路营业里程分别达到36.5万公里和8000公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两基”攻坚计划全面完成,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

6、平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比2005年分别增长80.0%和85.7%,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广大干部开拓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各族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西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专栏1:“十一五”西部地区主要指标实现情况第二节 主要问题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东部地区发展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状况仍然没有根

7、本改变,贫困面广量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西部地区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承担的特殊使命,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第三节 战略机遇“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外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

8、流动和重组,有利于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水平。从国内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经济结构深刻调整,有利于西部地区充分发挥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各族干部群众求发展、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强烈,有利于西部地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为突出,中央不断加大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力度,有利于在根本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

9、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四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

10、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第五节 基本原则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解决对经济发展全局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在“好”上做文章,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大力推进制度和政策创新,积极构建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保

11、障和改善民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目标,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土地、能源、矿产、水等资源的节约和管理,强化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

12、平。第六节 主要目标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资源有效利用,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重点城市群内基本建成2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铁路营业里程新增1.5万公里,道路交通、通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供水、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2万吨/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19%左右,森林蓄积量增加3.3亿立方米,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势头得到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单位地区

13、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不含西藏自治区)下降1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4.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5%,氨氮排放量减少6.8%,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第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乡三

14、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45%。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以上。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管理能力明显加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第三章 重点区域严格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一手抓重点经济区培育壮大,一手抓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一手抓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一手抓生态建设和

15、环境保护,有序有力有效推进西部大开发。第七节 重点经济区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着力培育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布局、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积极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加强区域战略合作。专栏2:重点经济区成渝地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基地。关中天水地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基地。北部湾地区:我国面向东盟国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