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7皇帝的新装》(第一学时)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5215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7皇帝的新装》(第一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7皇帝的新装》(第一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7皇帝的新装》(第一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7皇帝的新装》(第一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7皇帝的新装》(第一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7皇帝的新装》(第一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7皇帝的新装》(第一学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27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恩平市年乐夫人学校 授课教师:冯明珠作家研究:安徒生(18051875):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苦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作品研究: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

2、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骗子行骗,赋予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所谓的“新衣服”一个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种奇怪的特性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的。童话就围绕它巧妙地展开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童话首先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这是整个故事的引子。接着写骗子投皇帝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这是故事的开端。顺着做新装,写皇帝派人去看

3、新装。大臣和随员虽然都没有看到所谓的新装,但为了不让别人说他们不称职或愚蠢,都不住口地夸赞所谓的布料美极了,揭露了他们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装参加游行大典。文章细腻地描绘了从皇帝到大臣参加游行大典前后的丑恶表演,最终使皇帝在光天化日之下当场出丑。这是全文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本、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质。皇帝的新装十分注意叙述的清晰性和完整性。它所用的叙事方式,是儿童们最易接受的顺叙法,落笔就写主要人物,介绍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

4、,然后引出骗子,接着写织布,做衣,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衣”参加游行大典,在人们面前出尽洋相。故事顺序展开,一环紧扣一环,逐步引向高潮,最后简短作结,且又留有想象余地。这样的写法,既能适应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周密的思考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皇帝的新装十分注意突出重点,对于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运用多种手法,不断加以重复,反复进行交代。这篇童话中,凡属重要的情节和细节,诸如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骗子的阴谋诡计,他们吹嘘自己所织出的衣料的“特性”,他们在织布机上的“空忙”情况,大臣、官员和皇帝察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动态,皇帝穿“新衣”上街游行和被

5、老百姓识破的过程,等等,作者都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地加以叙述和描绘。这种成年人可能会感到“嗦”的描述方式却正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使他们觉得是在娓娓而谈,清楚明白,引人入胜。皇帝的新装还十分注意叙述方式的多样化,使故事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作者在叙述整个故事时,有时采用明白流畅的白描手法,有时通过精彩的对话,有时则细致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这样多种方式的相互交叉,灵活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有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很自然地接受作品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情分析:1.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

6、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2.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学生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3.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同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生字词。2.理清故事情节,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作品内涵,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2.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 2.让学生朗读课文,做好预习,完成导

7、学案的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所看到的皇帝举行游行大典,哪一个不是龙袍加身,皇威显赫的?但大家听说过有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皇帝吗?就有这样的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就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你们想不想看?这篇文章就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及作者)2.关于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 ,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 的方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

8、使它们人格化。 3.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苦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二、读童话1.检查预习:填写带点字的拼音。炫耀( ) 滑稽( ) 陛下( ) 头衔( )称职( ) 自称( ) 御聘( ) 赏赐( )解词。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整体

9、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分小组选喜欢的片段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三、说童话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按故事的情节(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故事复述出来。四、演童话1.在让学生课前对课文进行了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教师作一番鼓励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文中的一个片段上台表演课本剧。2.师生评价。五、知童话看完课本剧表演后,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按情节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表格填写好故事发展的梗概。结 构内 容引子(1)爱新装开端(24)做新装发展(522)看新装高潮(2332)穿新装结局(3336)揭新装 六、品童话1.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品读第一、二部分内容,赏析语言的精妙之处。结构内

10、容手法效果一、引子(1)描述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新衣服成癖的人,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埋下伏笔。对比夸张第1自然段中“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皇上在更衣室。”这段话用对比的手法概括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皇帝的爱慕虚荣,喜欢穿新衣的癖好。二、开端(24)写骗子做新装。心理描写第3自然段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皇帝的愚蠢。2.学生交流、展示。3.教师帮助:指导、纠正填写中的错误。七、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八、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皇帝的新装爱做看 新装穿揭附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27 皇帝的新装

11、导学案(学生用)恩平市年乐夫人学校 授课教师:冯明珠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生字词。2.理清故事情节,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3.结合作品内涵,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学习重点、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2.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预习内容:一、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 2.生字词填写带点字的拼音。炫耀( ) 滑稽( ) 陛下( ) 头衔( )称职( ) 自称( ) 御聘( ) 赏赐( )解词。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结合课文内容,按情节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复述故事。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文中的一个片段编演课本剧。三、理解课文,完成表格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品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及品味语言。结构内容手法效果主旨一、引子( )二、开端( )三、发展( )四、高潮( )五、结局( )四、合作研讨1.读完课文之后你觉得谁最是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最卑鄙?谁又是最可爱?(找出证据来)2. “骗”局是怎样揭穿的?其他人为什么不说真话,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文章反映了什么中心思想?3.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五、扩展延伸皇帝游行完毕回到皇宫后,会怎样做?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六、课堂小结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