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四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5078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四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相对来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识,但是从我这节课来说,源于学生的基础差,可能收到的效果还是很好。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在开课时用断了的软尺直接引出小数加减法的例子,位数完全相同的小数,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让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

2、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是一致的。接着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出题,看看小数加减法还会有哪些不同的新情况。展示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不相同,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这时有部分孩子不是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他们把小数的末位对齐,此时,教师让他们对两种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让他们自己发现相同数位不对齐无法举行计算,明白数位对齐和数字对齐的区别。在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先出现一串的列竖式练习,然后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从而让复杂问题

3、简单化。最后在拓展练习中,出现一些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会影响计算的结果,从而培养孩子计算时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整个教学进程中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

4、上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校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计算要求。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

5、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是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

6、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

7、”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

8、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注重:一、认真备学生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再加之学生年龄比较小,为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我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推动课程,如:猜价格、生活中的小数、当小老师教全班读小数、看图片写小数、小数点大闹数学王国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了单一、枯燥的讲授,知识技能目标也达成较好。二、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用课件为学生设置和创建了一些学

9、习情境,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和活动中以合作、交流、讨论、评价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很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三、认真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特点准确确立三维目标,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也注重了知识之间的整合。四、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了解了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知道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怎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后,我设计一下生活问题让学生解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如:“用0、6、8这三个数字与小数点能组成哪些小数?”有不少学生没有按照一定

10、的顺序写,出现了重复或遗漏的情况,在讨论之前我就应当提醒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更简单。二、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教学时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然后主动建构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既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 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本课是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册对称现象的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

11、、 1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编排意图是结合生活情境和现实趣材,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而认识轴对称图形做好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条教学策略的运用还是比较成功的:1、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图是以学生熟悉的校闪环境中的对称现象为题材。这些题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可以较自然地引出对称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2、以动促思,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以动促思,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

12、过程。我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话动中逐步积累对称的概念。3、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感悟思维的有序性。首先从板书设计着手,通过观察、对折发现“两边重合”。进而指出这就是“对称”的现象。接着,在反馈交流中,让学生找出“两边一样”的对称现象,学生再逬行一系列的游戏活功。师生在课堂上不仅有了知识方而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4、加强合作与交流。数学学习方式不是单的、枯燥的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当是

13、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操作应用这一环节中,我有设计了做墨汁图,学生自主完成,用学习用品做对称的图案,要8个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清晰地认识各种对称现象,在倾听、观察同学的想法、做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获得对于对称现象的深刻理解,感受到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我也发现了许多细节还有待改进。比如对数学语言的准确度把握;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中的临场组织、应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教学中使我感受颇深的是教学并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执教研室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内容,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人类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这才是现今新课改对我们老师备课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当前设计教学时必须遵循的原则6当然新课改的实施不可能没有疑问和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