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5076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1-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知识点1-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知识点1-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知识点1-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知识点1-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点1-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1-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 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知识点解析】,1、“全盘西化论” (1)观点:“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2)代表人物:胡适,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知识点解析】,2、“文化复古主义” (1)观点:“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

2、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2)代表人物:康有为 3、结论: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知识点解析】,4、【知识总结】,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典型例题】,1.奉行“全盘西化”为什么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是因为( )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 B.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D.颠倒了中西文化关系,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典型例题】,【解析】:“全盘西化

3、实质是“民族虚无主义”,也就是否定了本民族的文化,B项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B,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典型例题】,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年道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下列与这种观点不一致的是( ) 守旧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A B C D,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典型例题】,【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该观点属于文化复古主义,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倾向。与其观点一致,排除。 【答案】:D,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典型例题】,3.

4、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认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典型例题】,【解析】:全盘西化,是全部吸收西方文化;文化复古主义,是全盘吸收传统文化,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全部吸收,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B说法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答案】:B,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典型例题】,4.2013年7月12日,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引进

5、了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意、运营模式,同时也进行了本土化的再次包装和创作。这说明文化创新必须( ) A.反对封闭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B.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C.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典型例题】,【解析】:题中材料“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引进了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意、运营模式,同时也进行了本土化的再次包装和创作”,表明中国好声音的创意正确处理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继承了传统与创新,也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