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塑性测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4989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的塑性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钢的塑性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钢的塑性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钢的塑性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钢的塑性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的塑性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的塑性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材质量检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案头课题:拉伸试验测试钢的塑性教材: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钢材质量检验,页码122-126页。授课班级15冶金技术课时:2学时授课类型:实训课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够运用拉伸试验检测钢铁材料的塑性。掌握钢的塑性指标及塑性检测方法。通过分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任务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难点伸长率及断面收缩率的分析计算。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配备钢材塑性检验所需的实训用具和标样,学生依据资料中的要求,分组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计算钢的塑性指标伸长率及断面收缩率。作业结合工程应用举例说说金属

2、的塑性与切削加工工艺之间关系。课后小结二、教学过程设计步骤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告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师讲授教师讲授学生复习2分钟引入为什么要检验金属的塑性指标,塑性指标在工程应用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师讲解 PPT展示学生了解3分钟资讯塑性指标的表征参量,金属材料的塑性检验方法及操作要领。布置训练任务,提出要求,明确教学评价标准。教师演示演示法学生掌握10分钟计划决策小组讨论,明确任务总量,组长依据各人专长给组员分配任务任务驱动小组竞赛学生理解2分钟实施各组依据任务单上的要求,完成本组金属棒的塑性指标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教师从旁指导。任务驱动教

3、师指导学生讨论20分钟检验各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分别上台展示本组的测试结果。竞赛法小组展示学生展示6分钟评价教师给出标准结果做评分依据。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打分,教师评价。评价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6分钟总结总结本次课所学金属的塑性检验方法及应用。教师总结教师讲授学生理解3分钟3、 讲义1.钢的塑性指标塑性是钢最主要的性能之一,它反映材料受力的作用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钢的塑性指标是指导冶金厂不断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符合标准的钢材产品,以及指导用户合理选材、正确进行冷热加工和热处理的重要依据。金属的塑性一般采用拉伸试验来检测,拉伸试验规定,金属的塑性指标主要用伸长率和断面收

4、缩率来表示。我国很早就颁布了金属强度和塑性测试标准GB/T2282002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方法。2.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是指,将标准试样夹持在拉伸试验机上,均匀施加轴向作用力,测定样品在受力过程中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即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金属的塑性指标,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都是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的拉伸试棒的分析测试得到的。3.伸长率(1)伸长率A:试样拉断后,将断口对接在一起时,试样标距的增长量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2)表示:A =【(L1L0)/L0】100%式中 L0拉伸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L1试样断后标距部分的总长度;(3)测试方法:用游标卡尺分别测试试样拉伸前、后标距部分的长度L0和L

5、1,代入上式计算即可即可计算伸长率A。具体可参考GB/T2282002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方法。注意:测试L1时,左手将拉断的试样紧密地对接在一起,尽量使试样轴线位于一直线上,并采取适当措施(例如:通过螺丝施加压力),使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右手持分辨力优于0.1 mm的量具(例如:游标卡尺)对两标线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4.断面收缩率(1)断面收缩率Z:试样拉断后,颈缩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2)表示:Z =【(S0S1)/S0】100% 式中 S0拉伸前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S1试样断后颈缩处的最小截面积;(3)测试方法:用螺旋测微器测试试样拉伸前的原始直径d0,代入面

6、积公式计算S0;试样拉断后,左手将试样断口紧紧对接在一起,右手持游标卡尺测试试样拉断后的直径du,通过面积公式计算S1。将S0和S1代入上式即可计算断面收缩率Z。具体可参考GB/T2282002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方法。注意:测试d1时,将试样断裂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对于圆形横截面试样,在缩颈最小处相互垂直的方向测量直径,准确到1%,取其算术平均值计算d1,通过面积公式即可计算S1。5.伸长率、断面收缩率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通常,A、Z的数值越大,材料的塑性越好。不同钢种的塑性要求范围不同;同一产品,其加工工艺不同,塑性指标也有差异。例如: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增高而塑

7、性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越好。所以钢材的轧制和锻造时都要将其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便于塑性成形。4、 训练任务1.任务名称:钢的塑性指标测试2.任务要求:小组长明确分工,组内协助完成任务。 工作细致认真,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数据结果分析要思路清晰,任务单填写要求工整整洁。 小组展示语言要大方得体,小组评价时要客观公正。3.实训用具:拉伸试验前和拉伸试验后的试样各1支、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4.操作步骤:(1)做拉伸试验前,在试样上标注原始标距长度的刻线,要求按短标距试样走L0 = 5d0(2)用游标卡尺测量拉伸试验前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L0,将结果记录在任务单的指定位置。(3)左手

8、将拉断的试样紧密地对接在一起,尽量使试样轴线位于一直线上,使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右手持游标卡尺测量断后标距长度L10,将结果记录在任务单的指定位置。(4)将上述测试结果带入伸长率计算公式,计算钢的伸长率A,将结果记录在任务单的指定位置。(5)利用螺旋测微器测试拉伸试样的原始直径,沿垂直方向各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试样的原始直径d0,通过面积公式计算其原始横截面积S0。(6)将试样断裂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对于圆形横截面试样,用游标卡尺在缩颈最小处相互垂直的方向测量直径,准确到1%,取其算术平均值计算d1,通过面积公式计算S1。(7)将上述测试结果带入断面收缩率计算公式,

9、计算钢的断面收缩率Z,将结果记录在任务单的指定位置。(8)根据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的数值,与企业标准中的规定值作比较,评判钢的塑性指标是否合格。(9)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本组的测试结果,并简要分析数据或结果的处理过程。(10)教师给出标准值和评分标准,学生完成组内自评、小组互评。(11)教师对本次训练项目和知识点做总结,布置下次课的任务。参考资料:GB/T2282002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方法5. 实训任务单本次实训将学生分为三组,按照GB/T2282002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方法中的相关要求和测试方法,测试碳素结构钢Q195拉伸前后的标准试样,并按要求计算其塑性指标。将测试的指标与标准值对照,判别

10、本批次产品是否合格。第一组:序号测试结果Q195的塑性范围是否合格1原始标距L0(mm)断后标距L1(mm)伸长率A(%)伸长率A(%)242原始直径d0(mm)原始截面积S0(mm2)断后直径d1(mm)断后截面积S1(mm2)断面收缩率Z(%)断面收缩率Z(%)47组长: 组员: 总分: 第二组:序号测试结果Q195的塑性范围是否合格1原始标距L0(mm)断后标距L1(mm)伸长率A(%)伸长率A(%)242原始直径d0(mm)原始截面积S0(mm2)断后直径d1(mm)断后截面积S1(mm2)断面收缩率Z(%)断面收缩率Z(%)47组长: 组员: 总分: 第三组:序号测试结果Q195的塑

11、性范围是否合格1原始标距L0(mm)断后标距L1(mm)伸长率A(%)伸长率A(%)242原始直径d0(mm)原始截面积S0(mm2)断后直径d1(mm)断后截面积S1(mm2)断面收缩率Z(%)断面收缩率Z(%)47组长: 组员: 总分: 5、 教学评价教师给出评分标准。各小组进行小组间互评、小组内自评打分,教师做整体评价。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序号内容考核要求评分标准分值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分(自评30%+互评30%+教师评价40%)1测试原始标距正确测试原始标距测量误差在5%,加分。102测试断后标距正确测试断后标距测量误差在5%,加分。103计算伸长率准确计算伸长率计算的最终结果误差在10%

12、,加分。104测试原始直径正确测试原始直径测量误差在5%,加分。105测试断后直径正确测试断后直径测量误差在5%,加分。106计算原始截面积准确计算原始截面积计算的最终结果误差在10%,加分。107计算断后截面积准确计算断后截面积计算的最终结果误差在10%,加分。108计算断面收缩率准确计算断面收缩率计算的最终结果误差在10%,加分。109小组合作情况小组讨论气氛热烈,能全员参与,任务分工合理。气氛一般,个别同学不参与,视情况扣分1010小组展示能将本小组讨论内容清晰完整的展示给大家。语言表达大方得体,表述清晰,加满分;其它视情况扣分。10总分100得分各产品过程检验的检验时机应在操作者对首件加工完成后自检,并判定合格。再由车间依据计划将需进行专检的部件填写报检单报检,在报检后首先由检验人员应检查车间是否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开展了自检,然后接受报检进行检验、记录及判定。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