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44342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案例名称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科目历史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提供者王红英课时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四个子目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蒸汽时代的到来”和“进入电气时代”两目;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本课位于第二模块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与第7、8课在教学内容上互为整体,上下联系。又与政治史文化史内容相连系。本课以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为题,重在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当然在这个

2、过程中人类也付出了代价。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l 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工业革命的影响l 过程与方法: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制作表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学习工业时代的成就,认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l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的思想。2、通过探究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今年所任教学班级时高一实验班的

3、历史教学,学生在初中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对历史课比较感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爱动脑,爱表现,思维活跃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在学习方法的引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2、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工业革命3、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资料,以及课前搜集的工业革命的相关数据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4、通过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前录制汽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机器轰鸣

4、声;制作flash课件;搜集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有关补充材料,采用制作PP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自主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课前探究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历史图片,了解火车、轮船、汽车等的发展历史及与我们社会的联系,初步体验这些发明带给我们的重大变化,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精神。按照“自主探究”中的预习学案,预习本课内容划分小组,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以第一人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探究”的效果导入设计展现和播放汽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让学生辨别并思考这些机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由此引入工业革命,探讨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激发

5、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学习的激情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作为转化话题的过渡环节,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意识,又简介本课相关内容,起到“点题”的作用。讲授新课投影棉纺织厂的困境思考困境的原因(市场的扩大)和解决方案(工业革命)由此进入本课的第一个主题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投影本环节的5个知识点要求1.前提条件2.开始国家3.主要成就4.主要进程5.时间范畴投影问题答案,并进行部分重点讲解。阅读教材并概括5个内容。1.前提条件:政治、人口、市场、技术、资本等。2.开始国家: 英国3.主要成就:蒸汽机4.主要进程:纺织业开始,到蒸汽机再到能源与交通。5.时间范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6、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结束通过前提条件的学习,掌握国家经济发展的几个必要因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二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投影本环节的5个知识点要求1.前提条件2.开始国家3.主要成就4.主要进程5.时间范畴投影问题答案,并进行部分重点讲解。投影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并提醒学生几个不同点。阅读教材并概括5个内容。1.前提条件:科学成就的进步。2.开始国家:美英法德3.主要成就:电力4.主要进程:电力、内燃机、化学、钢铁等行业。5.时间范畴: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通过比较,理解“科学

7、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强化知识点掌握,并从比较中了解两个阶段的工业革命不同的成就。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投影三个时期经济组织的不同阶段。思考两次工业革命的经济组织的变化,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阅读教材并找出两次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的变化: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和生产的集中。思考工厂制度和垄断的出现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社会生活方面。)比较方法,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采用问题法,投影本栏目的三个问题:问题1 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重要的步骤?问题2 每个步骤分别实行了什么方式开拓世界市场?问题3 世界

8、市场对世界各国而言,是平等的贸易吗?投影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环节对比表格,强化记忆。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分析欧美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在世界市场中不同的地位,理解世界市场实际上是对亚非拉的掠夺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系统把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感悟大国崛起的历程,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四个内容。说出主要的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课堂练习投影问题。思考并回答。巩固基础知识。思维拓展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堂和课后思考,并做作业高一历史课课练。拓展知识,为下节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做准备。教学流程图让学生以第一人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起到“启

9、发探究”的效果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历史图片,了解火车、轮船、汽车等的发展历史及与我们社会的联系,初步体验这些发明带给我们的重大变化,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精神。课前探究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作为转化话题的过渡环节,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意识,又简介本课相关内容,起到“点题”的作用。 多媒体展现和播放汽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让学生辨别并思考这些机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由此引入工业革命,探讨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导入新课思维拓展多媒体展示相关习题,学生思考回答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总结本课四个内容。说出主要的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 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讲授新课多媒体出示文字、图片、图表、材料提出问题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拓展知识,为下节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做准备 多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概况、成就、影响七、教学评价设计八、帮助和总结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