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审题立意2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4302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审题立意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审题立意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审题立意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审题立意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审题立意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审题立意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审题立意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文的审题立意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提高对人生的品位与思考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1.明确审题立意的重要性(教师讲授)我们学过香菱学诗,其中,黛玉教她写文最关键的是立意。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主要是指研究和领会题旨,确立主题的能力。学生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2.文题的分类(教师讲授,并展示例子,学

2、生适当记录)(1)命题作文。例:以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为题。(2)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只给一半题目,另一半由学生自行确定,如第一次、赞等等,要领是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作文。这类作文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小得多,题材也就相应地宽得多,其审题立意的要领同命题作文相同。(3)给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有着较大的区别,关键在于这里多出了材料,审题立意必须依据所给材料进行。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是中心升华法。运用这种方法审题立意时,不论所给的材料是记叙性的、议论性的、说明性的,还是寓言、漫画等,均应先读懂材料,然后在正确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再根据材料的中心提炼、升华。

3、如画蛋的材料中心是:达芬奇成长是因为他在名师教导下打下坚实基础和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结果,为此,就可依据这个中心提炼升华出名师出高徒、天才出于勤奋、勤奋出成果等方面的立意。(4)话题作文。跟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小,作文偏题的考生减少了许多。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例: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

4、,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臬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话题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3.审题方法(边讲边练)(一)同步审视法。思考和分析作文题目,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同步审视法要求对题旨、题材、中心、重点、体裁等做同步审视。同步审视法要求简化审题程序,采用扫描的办法,对题目瞥一眼,立即就能决定写什么

5、,表达什么主题。(二)化简因素法。化复杂因素为简单因素,化多因素为单一因素比如理想和梦想这个题目就包括了“理想”和“梦想”两个因素。树木森林气候这个题目就包括了“树木”、“森林”和“气候”三个因素。生活的苦涩与甜美这个题目包括了“生活”、“苦涩”和“甜美”三个因素。化简因素法有两个要领,一是合并同类因素,二是去掉无效因素(三)掌握重心法。把握其表意重心,迅速明确立意,确定好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这种方法叫掌握重心法。文题的表意重心就是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份。如心灵的选择如果作文题目是独词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本质特点上

6、,只要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就可以了,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比如桥、路、蜡烛、黑板、春风、攀登、习惯(四)反向思维法。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比如写静静的夜晚。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再如写古老的小镇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是写小镇的古老,其实是要写古老小镇的新生,写它的新气象,帮风貌、新变化。(五)满足要求法(满足写作要求)(六)虚实错位法。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大题

7、小作法和小题大作法。比如路边小草追求。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七)联系背景法。把作文题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用时代的观点去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八)数学配方法。所谓“数学配方法”,就是借用方程的等式两边必须保持平衡的数学原理来审题立意的方法。数学上的配方程,必须保持方程两边相等,我们把配方程的方法用于审题立意,名曰“数学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比如暖流、春风、红叶(九)添加因素法。如哭笑不得心事(十)文字改造法。如:这是真的吗用文字改造法审题,要注意的

8、问题是改造后的题目一定要真实于原题的题旨,否则就会偏离题意。譬如啊,潇湘水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就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原题的“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叹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潇湘水、潇湘水真美或我爱潇湘水,但不能改造为讨厌的潇湘水(十一)逆向入题法(多角度入题)。谈“雪中送炭”这个题目正面入题立论为“要提倡雪中送炭”或“雪中送炭就是好”,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从逆向入题立论为“送炭何必等下雪”或“雪中送炭非良策”,可能更富于启发性和新奇感(十二)超越雷池法。明确写作范围和写作对象,必须大胆进行辐射思维,超越原题目文字上规定的写作范围取材,我们把这种审题方法叫作“超越

9、雷池法”。在今天的课堂上怎样看待自我(十三)就事论事法。主要用于审视议论文中的评论性题目,思想评论、人物评论、事件评论、工作评论、新闻评论乃至于文艺评论等。譬如评弃学经商这个题目,只能就“弃学经商”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其危害,提出克服这种现象的办法。中学生捐款之我见我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在评论性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也会涉及被评论的事物以外的其他材料,但引用其他材料的目的仍然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为评论服务。(十四)借题发挥法。适用于审视感想式的作文题,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从一则广告谈起“胡服骑射”给人的启迪运用借题发挥法审题,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借题”,二

10、是“发挥”。借题之精髓、内涵,发己之见解、观点。而且所发之观点与所借之题目要一脉相承,一线相通。(十五)辨明关系法。成功与失败、发光与沾光4.立意思路训练(1)求异。面对一个问题,要尽可能提出多种设想和多种答案,辨证地多角度思考体会,以扩大选择的余地,要敢于逆向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扬“班门弄斧”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向传统挑战,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敢于批判前人和权威的得失,千方百计使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他人的感受作对比,使他们在头脑里产生激烈的碰撞,然后接纳一个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主张,把它“外化”,作文自然就有了其创造性。例如“见异思迁”,可以训练“不大胆求异,怎能

11、出新”;“莲,出淤泥而不染”,可以训练“暗地里接受污泥的贿赂,阳光下炫耀自己的清白”;“天平是公正无私的楷模”,可以训练“天平最没立场,谁多给一点就倾向谁”总之,只有突破了传统,创新思维才能出现。(2)想象。鼓励学生们把一根木棍想象成一把剑,把围巾想象成一条溪流而写作中最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想象的一种。在所有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有力的比喻。一个常用的文学比喻就是,生命就像一个迷宫,我们身陷其中,只有用我们最大的小心和睿智才能成功地走出迷宫。(3)化大为小,变抽象为具体。许多文题概念很大,这时候就需要缩小范围,落到一个具体的点上,有些文题很抽象,比如爱、最美这时候就需要出现一个具体可感的的实物,或者某种细节,来体现这种抽象的概念。5.学以致用,当堂操练、反馈、交流。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可悲的是,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锇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两只老虎的死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请联系实际生活,以“自己的和别人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