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3864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

2、,律外而取”,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老子 B.韩非子 C.李斯 D.董仲舒2.“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从蕴含的思想判断,该名言出自A.程颢 B.朱熹 C.王守仁 D.王夫之3.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文字记载是获得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D.原料的选择和造纸成本关系不大4.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境

3、生象外画中诗”C.“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李鳝古木竹石图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6.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7.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

4、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开议院 ” D.“德先生”和“赛先生”8.“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戊戌变法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新三民主义的提出9.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

5、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10.毛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不宜当做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此时反映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不包括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11.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经验教训 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A. B. C. D.1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科技的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

6、在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13.皮科在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者C.启蒙运动时代的学者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14.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

7、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启蒙运动”一词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启蒙运动前只有迷信和无知 B.启蒙运动消灭了迷信和无知C.这里的“阳光”是指理性和科学 D.黑暗完全是由天主教统治造成的16.某一理论被评价为“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

8、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17.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否定了生物“神创说”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18.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

9、与外界联络A. B. C. D.19.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解冻文学20.对某艺术家有这样的评价:“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下列作品属于该艺术家的是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

10、0分。21.(15分)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

11、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

12、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3分)(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

13、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22.(12分)历史上,追求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和社会之美是中西方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庄子曰:“天与人不相胜”,“处物而不伤物”。 材料二 尚书载:“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国宁”。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