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3802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2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成都市第20中学校 白翠云教学模式介绍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把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三个步骤:整理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回顾和总结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以“成都蒲江猕猴桃生产”事例使同学们思考现代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视频的形式可以吸

2、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关于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完成案例学习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学习中提炼出方法和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课标分析本节课标要求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一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即结合本节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二是“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通过书本案例教学,应提取

3、分析区域某些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技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只是完成课标要求的一个案例,教师完全可以灵活采用其它案例,如湘教版采用美国农业发展的案例。如果采用当地农业发展的案例进行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材分析 人类的农业活动和农业发展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特点。本节教材选用的案例是东北地区,目的是以此地区为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因素的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掌握一个区域该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方向。 教材先用简练的文字简述了任一区域进行农业布局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方法和过程,这样的综述可以说是本节教材的点睛之笔。接着教材从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阐述东北

4、地区的地理条件。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一个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来分析其他区域的特色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来呼应教材的内容。在了解基本地理环境的前提下,教材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教材通过介绍东北区大规模的商品粮基地建设来突出该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并通过活动的设计来突出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前景的优势和开发原因。结合这部分内容总结东北区全区的农业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并进一步强调区内的农业发展方向不同、重点也不同。 总之,教材先介绍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要素来确定区域农业发展大方向,

5、再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为楔子,自然地引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布局与生产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为案例进行分析,使知识结构由总到分、由普遍到具体,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一般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具备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乐于参与实践活动。从学生认知基础来看,在初中阶段,初步了解了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高一学习“农业生产活动”时,基本建立了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的一般思路;在本学期对比学习“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时,概要认识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但此时学生的区域地理系统知识较为欠缺,阐述、解释、归纳、概括地理信息等地里

6、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课以教材案例为载体,适当添加图文和视频资料,通过层层设问,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逐渐联系起来,从而归纳得出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及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掌握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农作物分布情况。 2、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和形成原因。认识到人类应以积极的态度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其结果应是能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3、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明确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设置问题情景,讨论分析实现

7、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运用搜集的资料和相关图表,评价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归纳分析区域农业生产地理条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了解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掌握区域规划的原则。 4、将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美国中部地区进行比较,剖析其农业发展的优劣条件,讨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提出今后发展方向;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核心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8、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探讨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认识到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认识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追求人地协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观念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合理布局。2、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2、如何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和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

9、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等。 3、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成都蒲江猕猴桃生产”的视频资料。提问:现代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最主要取决于什么?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问题探究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如何?1、阅读教材P60图4.1“东北地区的位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读图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类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4、东北地

10、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5、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6、读图4.3思考东北地区包括哪三大地形单元?分布如何?这些地形对农业生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7、读“黑土剖面图”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的土地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8、阅读教材P62第13段,思考东北地区发展农业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有哪些优势?【小结】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根据主要农业部门或作物的经营特点综合评估各种条件的优劣,以及相对的利用价值。【课堂活动】要求学生用分析地理条件的方法完成P62“活动中

11、的内容【承转】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依赖性,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如果现在让同学们来安排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你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呢?二、农业布局特点【问题探究二】如何根据东北区域条件的差异进行农业布局? 1、阅读教材图4.3、图4.4、图4.5思考东北区域内部自然条件有何差异?(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2、你将根据什么对

12、东北农业的生产区域进行划分?划分为几大区域?3、阅读教材P6364和下图思考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有何特点?为什么?【课堂活动】学生讨论课本P64“活动“中的问题讨论、分析、形成观念:人类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人类可根据技术条件对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发掘资源的潜能;不同农业类型在地域上的分工是相对的。【承转】东北地区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其成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它的地位如何?有何特点?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发展方向是什么?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问题探究三】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何

13、特点?1、读图4.8、图4.9提问: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2、其农业经营方式有何好处?3、读图4.10思考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还有什么特点?阅读P66“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4、读图4.10思考东北形成专业化生产的粮食作物主要是什么?说出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小结】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两大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地区专业化生产。【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66“活动”中的问题。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点有道理吗?为什么?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

14、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总结提升】1、总结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劣势-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2、布置课后弹性作业,要求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两大农业区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农业的优劣势,推理其今后农业发展方向。【承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研究过“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问题,大家还记得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吗?东北区域农业发展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呢?四、农业发展方向。【问题探究四】东北区

15、域农业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为其农业发展确立方向?1、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课件中的材料,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2、面对问题,该怎么办?如果你是东北人,你会为家乡农业的发展树立怎样的奋斗目标?3、针对三大不同农业区域的存在问题,根据地区差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采取什么措施怎样确定它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问题4、读图4.13思考三江平原复合生态模式是怎样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读图4.14思考耦合发展模式的好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68“活动”中的问题。、归纳珠三角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何作用?、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那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4、读图4.13“三江平原复合生态模式”和图4.16“基塘生产环节的联系”有何启示?【小结】任何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都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结果,因地制宜中的“地”既包括自然条件,也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两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农业生产模式存在差异。板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