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预录班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37401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预录班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预录班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预录班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预录班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预录班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预录班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预录班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届预录班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脚踝(hui) 轻盈(yng) 簇拥(c) 铁箍(k)B.禀赋(bng) 痉挛(jng) 晕眩(xun) 瞥见(pi)C.箭镞(z) 花翎(ln) 攒钱(zn) 倾圮(p)D.船舷(xin) 萦绕(yng) 岸埠(b) 桠枝(y)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拾掇 谄媚 神清气爽 宽宏大量B官邸 休憩 光彩熠熠 莫名其妙C絮语 篝火 颐指气使 美仑美奂 D伛偻 桅杆 卷帙浩繁 不可名状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去年金秋

2、, 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 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 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 ,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 的版画杰作。 A在 目睹 轻盈 波澜壮阔 B恰 感悟 皑皑 烟波浩渺 C正 领略 厚重 气韵蓬勃 D逢 发现 纯洁 浩浩荡荡4下到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龟山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对于加快麻城市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城区建设、彰显城市品位、提升城市个性、打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等都有深远的影响。B现在商店里出售的一些廉价儿童玩具制作粗糙,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家长在购买时切忌不要一味贪图便宜,

3、以免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C据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D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也发表声明或通过外交渠道,谴责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深切慰问。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以描绘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为主要内

4、容的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的长篇小说母亲。B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C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是深入而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

5、完成68题。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孙和平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

6、教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

7、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钮。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强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

8、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培养目标。 (节选自人民论坛2013年第23期)6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

9、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极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

10、观、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与“仙人”,佛家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

11、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作为终极目标。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

12、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

13、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樠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樠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研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大易:指易经。樠(mn):液体渗出。瘿(yng)肿:

14、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樛(ji)屈:树木向下弯曲。胶:像胶粘连在一起,形容固执。传:指礼记中庸的注。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岂徒为玩好而已 徒:只是。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C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 比拟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过:过错。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体现作者认为“以节立身”的一组是(3分)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平居而研之,他日处之裕如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ABC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不是只为了玩乐。同样,其他许多器物也都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而会稽人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这是与刘基等人长期交往受到熏陶的结果。C节操对人来说是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泰伯、子思能守大节,而季子、曾子却不能做到适宜,这是因为前者明白怎样做才合乎义,后者却是过于固执而处理不当。D这篇文章名为尚节亭记,但作者并没有详细记叙亭子的有关情况,而是以亭子周围的竹子为着眼点,写了自己所理解的节义,说明了将此亭命名为“尚节亭”的缘由。12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