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老师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29197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老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老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老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老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老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老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老师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分析语文命题人五人组1南师大骆冬青,组长2. 唐江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3徐晓斌,南京市语文教研员。4丁富生,南通大学文学院副院长。5吴新江,南师大语文之友负责人做题人: 张旭洪,如东县高中语文教研员 淮阴中学一教师与2012年命题人相比前四位是一样的,只有一位有变化,足见省里对2012年语文试题的认可。所以要着重研究2012年高考题,2012年高考语文卷是近几年均分较高的一份试卷,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拉开了差距,所以2014重视语文的学校可能会沾光。命题人员情况:1骆冬青。2006年人与路、2007年怀想天空、2009年口味时尚、2012年忧与爱江苏高

2、考作文题均为骆教授所出。1964年10月生,汉族,党员,本科就读于淮阴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组副组长。为人随和,深受学生尊重。2012年首次担任江苏省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1999 年4月首次任南京师范大学硕导, 2009 年4月首次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导,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硕士点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美学、文艺理论、文化理论。著作有新闻眼、文艺之敌、形而放学:美学新解心有天游:明清小说美学平上去入集(何永康 胡亢美 骆冬青 吴新江四人合著)等。学术论文数十篇。2006诗歌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散文一幅烟雨牛鹭图作文人与路语用题:1. 请用“银

3、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5分)2.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黄土黄, ) 3.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2007诗歌鹧鸪天送人散文麦天作文怀想天空语用题:1.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2. 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 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3. 关于奥运的仿写 5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4、,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适当的句子,作为学校一次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 2009年诗歌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散文上善若水作文品味时尚语用题:1.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2. 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2012年诗歌梦江南 温庭筠小说邮差先生作文忧与爱这几年古文翻译的句子比较短,注重词类活用。江苏省新课程背景下的2008年新高考研讨会全记录文!骆冬青教授报告命题是是过去时,不是未来时,因此只能谈年试卷分析。、拼音,熟悉的

5、不能考,考的不能他熟悉。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美!今年出题理论:要考读音不同意义不同的字。、成语最好不要考,创造错误太痛苦。、病句,特定的上下文特殊的理解不是病句。、小现代文,考概念、判断、推理。文字重复增加了阅读量。让学生自己来判断、概括、推理是个解决办法。选文是论述文(包括杂文)。科技说明文就是论述文。、文言文,以往考二十四史(以“前四史”为主),后来有的从史记切碎拼接成文。也太好。二十四史以外的“野史”可以考虑,本来想找小说,叙事生动的。、诗歌,相当麻烦。、名句,要考名篇,不要只有一两句。、现代文,能不能考小说?年试题,研究性、探究性的题目没有出现。、语用题,不应考。仿句题目太牵强。应适当

6、减少,甚至不考。、作文的命题思路:比喻性的思路,是很低俗的。看山即山,看山像女人,什么话!矛盾论,关系型,已陷入庸俗辩证法的泥坑,是滥题目。情节型的,如上海题,写议论文难。但这类题目颇受好评。哲理类,太玄了。“行走在消逝中”难做。带有诗意的,智情意的统一。“人与路”是一种因果关系,要避免矛盾关系。2.徐晓彬,南京市教研室语文研究员,主攻方向:古诗文教学研究。诗歌偏爱李清照,古文偏爱仕途坎坷的官吏。南京二模作文材料作文“毕加索、考古学家”http:/ 推陈出新解读人:南京市教研室 徐晓彬【变化】初步分析,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有五大变化。其一,删去了原说明考试内容每条下的解说。在全国众多

7、考试说明的体例中,考查内容条目下再加解说的,本不多见;再加上解说文字,有的切实,有的空疏,未必尽能与条目相吻合;在各地高三复习实践中,也颇多将解说文字零敲碎打、机械切割,使复习更加僵化的,因此,斫去桂婆娑,清光应更多,复习的要点反而更明晰了。其二,现代文阅读将几种文本的考试内容整合表达。原说明在“现代文阅读”部分,分A类“文学类文本”和B类“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先后各有数条从理解到探究不同能力层级的考查内容,其中不乏重合牵扯之处。此次将三种文本等量齐观,将考查能力层级统一合并,强调了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考查的异中之同,可称得上是清通的认识。其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部分删掉题型限制。原说明

8、试题类型分类值得商榷。如“表述题”“要点归纳题”与“简答题”并列,难以区分;修订后,只保留“简答题”。在原说明“试题内容、题量、赋分”之下还规定了考查题型,如加考内容“文言文阅读”中规定“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略欠灵活,修订后只规定大致的题量和分值,给复习和命题都留下了空间。其四,附录部分加星号的篇目、作品有调整。名句名篇默写,初中篇目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蒹葭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山坡羊潼关怀古。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泰戈尔飞鸟集、茅盾子夜,达11部。其五,典型题示例有大幅改动。较之以往,所选试题不仅试题代表性有所增强;而且与考纲前后呼应更为密切,每一考点均有示

9、例;同时各考点题量分布更为合理;另外兼收并蓄,吸纳了全国卷及各地试卷佳制。【建议】2014年的高三复习工作,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的学习,不能率由旧章,全凭经验,小车不倒只管推,一头栽进题海里。其次,要讲立意,重材料,看对象,求效果。立足课堂,抓好平常。徐晓彬上过的公开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树梅花(梅花意象集中解读)徐晓彬公开发表的课件古诗文教学建议(见附件)徐晓彬最喜欢的诗人李清照,徐晓彬常引用的一首诗天 涯(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翻译】春节的这天身在距离京城遥远的天边,天边太阳又西斜。黄莺的啼叫好像有眼泪,因为它要染湿最高处的在风吹日晒中要枯干的花朵。本诗

10、自比为天涯枯花,表达了春节伤春思乡情。【解读】值此春日,沦落天涯岂不悲哉,而又对此残阳晚照更是可怜。“最高花”通常早秀,最为芳美引人注目,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最高花”也往往遭受更大、更早的摧残,这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亦人亦花。诗人伤春泪尽,只有倩黄莺为其洒泪湿花,悲伤又进一层。于回环递进的咏叹中,不胜黯然神伤。此诗用意奇曲深至,词语美艳而又浑然天成。集伤时、伤身、伤世于一体(即伤春残日暮,伤自身老大沉沦,伤时代社会暗淡没落)。这首李商隐的小诗,并不是很出名,但却很有特点。它一反李诗惯于用典、含蓄朦胧的特征,用最浅显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悲伤情绪。叶嘉莹先生说,如果要她选择几位诗人来读的

11、话,她会选陶渊明、杜甫还有就是李商隐。我觉得选他们三人是因为,他们可以代表中国古代诗词的三个主要方面:隐居情怀、救世理想、个人内心情感。中国自古隐士很多,但只有陶渊明是最早的专注于写山水田园诗的隐士诗人,而且成就很高。尽管后来王维、李白等都很厉害,但他们的隐居情怀都不是很纯粹。杜甫是最最典型的儒家人物,他的思想是“穷年忧黎元”关心人民、“济时敢爱死”关心政治、“葵藿向太阳”忠君,他代表大部分古代的读书人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更关注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情感尽管他也很关心政治,但这不是他最大的特点。3. 唐江澎,男,1963年5月生。1980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

12、心研修班毕业。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无锡市惠山区政协副主席(兼)。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江苏省“333”科技、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兼职导师,江苏省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校本课程开发”领题人,教育部人事司“特级教师”专设课题资助对象。还担任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与中学关系研究”课题级全国成员校语文学科课题总协调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编写与特约审读工作。 主编17本书,参加编写大学、中学教材及中学教育类书籍45本,超过300万字;近三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1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13、(2004江苏高考题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命题人。偏爱毕淑敏关于人生的散文。http:/ 诗 魂4.吴新江,江苏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江苏海安人,魏晋南北朝小说研究专家,1965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至今。1992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古汉语史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获复旦大学古汉语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古文献与古汉语史的教学研究工作。 发表教学论文 1.有效安排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练习的设想和尝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 2.是“到彦之”,不是“刘道产” 三种误校一例 文教资料 2000年第1期 3.古小说校理献疑 南京师大学报 200

14、0年第3期 4.辨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4期 5.近代汉语中“女儿”一词的历史考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6.校点献疑 古汉语研究 2001年第3期 7.标点补正河海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 8.纬书字说考文教资料 2003年第4期回不去的故乡 南京师范大学文科基地论文作者:吴新江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回不去的故乡系有课程的现场呈现,亦有历年学生创作成果的汇集。无疑,水平或有高低,课程或有不足,但亦有卓然成家的创作者显示实绩,更有不必妄自菲薄的诸多探索。谨此呈现于读者之前,以求砥砺,以求鞭策。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正挑明了创造性思维对于一切科学文化探索的重要性。本于是,我们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激活本土资源的淀积,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了写作系列教程,以文学创作为中心,着力提升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冀与语言文学的研究性学习构成飞翔的双翼。审美体验论摘要:传统美学将审美变成一种精神现象,忽视了在审美过程中肉身体验的决定性作用。其实,审美体验既扩展了审美的范围,又体现了审美的真实性。通过对“生存经历”与“精神反思”的统摄,一方面,审美体验限制了生存活动中的精神扩张,将一切还原到肉身的当下此刻。另一方面,审美体验又扩张了自己的边界。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