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参考资料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2383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筏子》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筏子》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筏子》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筏子》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筏子》参考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筏子参考资料一、作者简介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在上海读完中学、大学后,曾在中学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报任记者,1947年初编辑上海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其间写了很多反映青年学生生活的小说、散文和诗。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记者,1952年调北京人民日报工作,曾任文艺部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散文世界主编等。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二、评析资料(一)筏子赏析(金志华)在散文求索小记中作者自述:“我比较喜爱这种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人生真理于

2、水光山色之中,寓哲学韵味于诗意氛围之内的散文,我比较喜爱这种理在方寸、思隔山河、情思隽永、含意悠远的随笔。”这一明确的艺术追求,决定了袁鹰散文中的代表性篇什,大抵属于托物言志、借景寓意的类型。这类散文的上品,总能将所选之物塑造成特质鲜明、吸引力强的艺术形象,总能使所言之志卓尔不群、启迪性强,而“物”“志”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总是十分自然、紧密。在所有这几个方面,筏子都是出色的。由于“筏子”身负引发“人生真理”的重任,故需要使它一鸣惊人,给读者造成深刻的第一印象。为此,作者不吝笔墨,投入了这篇总共不足千字之文的三分之一篇幅,并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法,精心设计了筏子的“出场式”。如同画家先在画布上作底色

3、一样,作者以铺设背景入手。先以万马奔腾之喻,正面渲染黄河“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的巨大慑服力。继写兰州特有的大水车,即使大到“比二层楼房还高”,也只能“在河边缓缓地转动”,呈俯首臣服之状,侧面烘托黄河之雄。在这险峻的背景上,“一个什么东西”(作者故隐其名)出现了。对黄河,作者不厌其烦,极写其阔大,对此物,则极写其渺小:“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作者一定熟谙这个心理学原理:在大与小、强与弱反差异常强烈的情况下,小的、弱的东西反而更能占据人们的注意中心。因此,这不自量力的小“东西”在被置放到浩荡的黄河上去的一瞬间,就猛地把读者的视线从大

4、河处拉了过去。然后,作者顺势采用了电影技法,将镜头“从岸上远远望去”的全景,迅速摇向前去,推出大特写:“上面还有人哩”,“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别忽视这六个逗号,它们传神地刻画出岸上的人逐个点数时的惊叹感佩之情。“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这独立成段的一句,最终在战胜惊涛骇浪的氛围中,完成了筏子的亮相。同时,也是作者从写景状物过渡到夹叙夹议的开始。筏子是以胜利者的姿态登场的,那么,该从这胜利中悟出何种人生和社会道理呢?勇敢、无畏,无疑都是恰当的,但只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而且还是表层的。作者寻觅的,是“含意悠远”的哲理,显然不会如此肤浅。所以,如果只赞赏筏子展现出一幅黄河上游的

5、艄公在汹涌澎湃的急流中鼓浪前进的动人画面,就没有赞赏到点子上。实际上,作者对“筏子现象”的辩证分析,在文字上都有直接显示。对乘客,既写其谈笑从容的“足够的勇气”,也议论道:“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点出了“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至于“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艄公,其勇敢甚于乘客是不言而喻的。作者突出地写他的“沉着”,仔细(“目不转睛”),写他“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连续两次提到“小心”和“大胆”,而且都是把“小心”放在前首,会是偶然的吗?这篇散文写于1961年,当时的读者很有可能联想起狂热的1958年中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

6、不讲科学分析,光靠“冲天干劲”的唯意志错误,因而体会到:强调“小心”和“大胆”的结合,也就意味着,搞什么工作,都要如舟行黄河一般,靠信念、胆略和勇气,也要靠智慧、知识和稳妥。作者借物喻志,达到“以至切为贵”(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的艺术功力,也由此显示。作者深情地赞美着用小小筏子征服滚滚黄河的艄公,而语态却相对平静,文字朴素,不事夸饰,因而构成了从容不迫、化险为夷的艺术氛围,对题旨是一种衬托。(二)筏子鉴赏(李世范)本篇描写浊浪排空的黄河上,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箭也似的前航。羊皮筏子的驾驭者仅持一篙的艄公,机智沉着,勇敢镇定;而小筏上的五位乘客,则神闲气逸,从容谈笑。这,显示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大

7、无畏的气魄和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此文的艺术特点,是运用反衬的手法。一开头,就描写浊浪滚滚的黄河边上,比二层楼房还要高大的水车,缓缓地转动着。然后笔锋一转,写到那河面上,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小得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大水车把小羊皮筏子衬得更小了。而且那高大的水车,却在岸边稳稳地、缓缓地转动,而小小的羊皮筏子,则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急进。大水车之安稳,把小筏子衬得更加惊险。以其惊险,更衬着小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胆略和智慧非凡。接着,又写到岸上观看小筏子前进的人们,“不免提心吊胆”。以岸上人的提心吊胆,和筏子上人们的沉着、从容谈笑,形成反衬。更显出筏子上人们的坚强意志和勇

8、气。经过几层反衬,把小筏子在黄河上航行的惊险写足,最后点出羊皮筏上的艄公,只凭着手中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读者自然心悦诚服,艄公确实更值得景仰和赞颂。如果不用反衬的手法,而仅仅是直写筏子只有十到十二只羊的体积那么大,那么就不能更有效地把读者的情绪逐步推向高峰,收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三)筏子点评(王尧)在袁鹰的散文中,有不少随笔小品堪称佳构。如果说望京石、荆条蜜还多少显露了做的痕迹,那么筏子与小站则是炉火纯青了。作者在涛涛滚滚的黄河上游,截取羊皮筏子破浪前进的场景,用富有张力的笔触,描绘羊皮筏子在惊涛骇浪之中化险为夷的美的瞬间;而在这瞬间,人搏斗自然的气

9、概以一种壮丽的生命景观表现出来。袁鹰的这类小品,确是“理在方寸,思隔山河,情思隽永,含意悠远”。三、相关资料(一)重在人生特点的探寻(曾焕鹏)袁鹰对景物的体察,侧重在人生哲思的探寻,社会意蕴的感悟。他的散文是一种寓人生真理于水光山色之中,寓哲学韵味于诗意氛围之内的散文。如激赏在人生急流中鼓浪前进的筏子等作,追求的正是那种情思隽永、含意悠远的境界。(二)兰州大水车兰州大水车是古老的堤灌设施,由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后经四百余年,兰州大水车日臻完善。它雄浑粗犷,风格独特,悠悠旋转,浇灌万亩良田。其学名为“筒车”,车轮底部浸入河水中,受水流冲击而转动;系在轮周上的盛水筒盛上水后随轮转至上方,又随轮向下转动时将水自动倾入槽内,然后流入农田。唐代已有,甘肃、宁夏的大水车轮径有达20米以上的,当地又称“天车”。至1952年,曾有252轮大水车林立黄河两岸,成为兰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兰州因此又称“水车之都”。20世纪60年代后,水轮泵大量使用,这一古老提水工具淡出历史舞台。现兰州设有“水车公园”,供游人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