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教案4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2230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教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技术》教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技术》教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教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教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科学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

3、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讲授新课:“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探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国名 美国前苏联 英国 中国时间7年零4个月 4年 4 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

4、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请同学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邓稼先的情况。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全班共享。从邓稼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年在经济困难时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制“两弹一星”,特别是“两弹”根本没派上用场,你认为有必要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总结发言)(明确)代表了我国当时科技达到的先进水平,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1、中国何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2、什么是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重要意义有哪些?

5、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袁隆平和籼性杂交水稻的资料。教师展示2004感动中国关于袁隆平的录像。在此基础上指出: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个世纪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

6、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师:从教材中你能获取哪些关于863计划的信息?生:863计划的提出者是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生:邓小平同志的批示对863计划的制定,起到重要的作用。生:由于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生: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生: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集中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由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简介。2、各显本领: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它的作用)。教师小结青年一代任重道远,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们需要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吸收知识,丰富自己,不断创新。最后,把哈佛大学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送给大家: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