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性线的性质说课稿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21496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性线的性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性线的性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性线的性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性线的性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性线的性质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性线的性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性线的性质说课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3平行线的特征说课稿 临渭区三马路中学 张伟莉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第三节内容,即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即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学生情况、说教学设计、说教学反思,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新的教学理念,怎样设计教学的。,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第三节内容,本课内容从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是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延续。本节课学生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感受平行线的特征,经历了探索、发现数学

2、活动的过程,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习了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情说理,将直观与简单说理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感受到推理说明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三角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今后的系统学习做好了准备。,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的教学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性

3、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剪纸、推理的方法探索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平行线的特征广泛性、应用性,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认知规律运用规律的思维方法,促进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和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平行线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性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难点

4、:平行线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下,以学生的积极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为主线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来设计本节课。突出新知识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法: 我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积极探索,学会与他人合作。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通过不断的提

5、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沿着“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方法归纳”的模式,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抽象方法,最终学会学习。,五、说学生情况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平行线,对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并利用其解决了一些问题;学生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

6、知识技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习了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情说理,将直观与简单说理想结合的方法;初步感受到推理说明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会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

7、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法、学法的确定。本节课我围绕目标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目标检测,拓展升华;颗粒归仓,感悟收获;分层作业,巩固新知这十个环节来设计,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实现高效课堂。本节教学我围绕这五个环节来设计,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实现高效课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1、通过有趣的实际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入新课。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10。 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

8、外两个角的度数。 在介绍有关考古知识的同时,提出一个极具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在观看图片,了解考古知识时,兴趣浓厚;在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中回答问题时,积极性高涨,互相质疑,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为下一个环节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基础。学生可能通过猜测得到答案,但并不理解其中真正的原因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入新课的学习。从中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顺利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合作交流,课堂展示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经历:让学生自行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后,提出问题: (1)合作交流一:请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并猜测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2

9、)合作交流二:请找出图中的内错角,并猜测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3)合作交流三:图中还有其他位置关系的角吗?它们有何关系呢?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结论的。 (4)由学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和简记。,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探索、归纳,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有成功的体验。同时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意见,敢于质疑,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

10、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自己挖掘出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并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第二环节: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第三环节:目标检测,拓展升华 通过解决5个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和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平行线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性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第四环节:颗粒归仓,感悟收获 1、对照比较你能说出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2、学习

11、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 (从本节知识和日常生活关系谈起) 3、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困惑?有信心吗? 学生从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谈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使知识升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不失时机的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进行评价。,A 基础题 习题2.5 知识技能 1,2,C 课外阅读 上网查找有关三星堆的资料,B 选做题 习题2.5 问题解决1,第五环节 分层作业,巩固新知 为了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我分层布置作业,以便同时兼顾到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了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作业为

12、:,六、说教学反思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适当的增加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用中学,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充分挖掘知识内涵,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及间的密切联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有计划的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平行线特征与两直线平的条件之间的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需要注意的地方 (1)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在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2)本课设计的内容较为丰富,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以上是我从六个方面说课,即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学生情况、说程序及设计、说教学反思,基本上说明了“教什么”及“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恳切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