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3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19977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段太尉逸事状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2赏析倒叙的写作技法。作家作品简历:柳宗元(773819),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相关作品:传记文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等;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等。有柳河东集。课文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称帝,段秀实斥之为狂贼,以朝笏击朱面额,被害,追赠太尉。到了贞元、元和年间,柳宗元有感于“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2、,于是元和九年(814)在永州贬所写了此文,来辩驳人们对段太尉的曲解,同时送给当时任使馆修撰的友人韩愈,以供修史时参考。作者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说:“太尉大节,古固无有。然人以为偶一奋,遂名无穷,今大不然。太尉自有难在军中,其处心未尝亏侧,其莅事无一不可纪。会在下名未达,以故不闻,非直以一时取笏为谅(信)也。”对写作背景作了明确的交代。字词广场字音识记泾州(jng)汾阳王(fn)晞(x)邠(bn) 嗜(sh) 嗛(qi)椎(chu) 鬲(l) 槊(shu)躄(b) 谕(y) 恣(z)戢(j) 晡(b) 柝(tu)谌(chn) 巽(xn) 赭(zh)徵(zhng) 泚(c)通假字不嗛,辄

3、奋击(“嗛”通“慊”,满足,快意)椎釜鬲瓮盎(“椎”通“槌”,打)辞甚巽(“巽”通“逊”,谦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纵士卒无赖古义:指横暴。今义: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古义:钱财和货物。今义:指货物。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古义:“生民”,避唐太宗之讳,指老百姓。今义:陌生人。动词,(人)出生。请假设草具古义:假,借用。设,置,安排。今义:姑且认定。段公,仁信大人也古义:指长者。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朱泚幸致货币古义:指财物。今义:指充当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裂裳衣疮(用衣裳缠裹)2使动用法乃我困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败坏)特殊句式1判断句段公,仁信大人也2介宾短语后置请辞于军(即“于军请辞”)3宾语前置欲谁归罪(即“欲归罪谁”)4定语后置句邠人偷嗜暴恶者(即“偷嗜暴恶之邠人”)5省略句王子晞为尚书,(其)领行营节度使,寓军(于)邠州,(其)纵士卒无赖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文题解读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泾原郑颍节度使,司农卿。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称帝,德宗仓皇出奔。当时段秀实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状,此指“行状

5、”。古代为大臣立传是史官的专职,一般人只能将原始材料送呈史馆参考。这种记叙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及生平行事等原始材料的文体,就叫作“行状”。状是一种文体。逸事状,行状的变体,只录人物逸事,有关死者的世系及生平事迹,不详细记载。研读揣摩第(1)段:悍卒肆志。作者先概括介绍情况,郭晞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然后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砸碎各种瓦器,甚至于撞杀孕妇。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接着作者指出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节度使白孝德只是心中担忧,不敢过问。第(2)段:自荐平乱。节度使畏惧郭晞的身份不敢过问,段太尉却自请计事,主动请缨

6、,可见其心怀黎民,不畏强权的性情。段太尉见到白孝德,指责其无所作为,并晓以利害。白孝德任命段太尉为都虞候,来解决这个问题。第(3)段:惩治恶卒。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这里“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这是一写其勇。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而郭晞士卒并不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高潮。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作者极写郭晞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晞士卒愕然。段秀实知道要

7、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第(4)段:留宿军营。本来问题已经解决,事件似已告终,但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之所以要写这一情节,是因为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谕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

8、,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第一部分第(1)(4)段:第一件逸事,勇服郭晞。集中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的特点。第(5)段:救助农民。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焦令谌夺取民田,租给农民,天大旱,农民无法交租,焦令谌催逼甚急,太尉为农民求情,焦令谌非但不听,还杖击农民。太尉救治农民,并且卖马代民偿租。裂裳衣疮、手注善药、自哺、卖马市谷、代人偿租,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第(6)段:尹少荣怒斥焦令谌。焦令谌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

9、、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第二部分第(5)(6)段:第二件逸事,仁愧焦令谌。集中突出段太尉之仁信爱民的高尚品质。第(7)段: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朱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第三部分第(7)段:第三件逸事,写段太尉拒收贿赂。充分表现段太尉一尘不染、清正廉洁的高风亮节。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各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作者客观的叙述,使

10、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第(8)段:交代写作时间及作者。第(9)段:介绍材料的来源,说明逸事翔实可信。,从侧面刻画段太尉形象。证明段太尉最后击贼身亡正是他平时修养有素的结果,“决非偶然者”。第四部分第(8)(9)段交代作者及写作的时间、材料来源,说明逸事翔实可信。深层探究段太尉逸事状深沉赞颂作者以写实的手法,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画了段太尉不畏强暴、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的形象。1精心选材全文写了段秀实三件事,每一件事都表现他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件逸事详细记述了段秀实自荐平乱,只身前往军营,面对全身披挂

11、、张牙舞爪的乱军,慷慨陈词,抓住要害说服郭晞,又主动留宿营房,以凛然正气震慑乱军,每一步骤都突出了他的“勇敢”。第二件事表现了段秀实仁义爱民的思想品德。第三件事表现了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正廉洁。三件事,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把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可以完整地勾勒出段秀实的思想品德:见义勇为、仁义爱民、廉洁清正。2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如第一件事,郭晞部下十七人依仗郭氏父子势力,到集市抢酒闹事,段秀实将这十七人“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显示了他平定乱军、安抚民心的决心和魄力。叙述“仁愧焦令谌”一事时也是以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段秀实对无故挨打的农民倾注了自己的仁爱,文中描写道:“太尉大泣曰

12、: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寥寥几笔,一个正直、仁义而又满腔义愤、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3倒叙方法文章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文中写了段秀实三件逸事,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那么“仁愧焦令谌”一事在先,“勇服郭晞”在后,但作者叙事时有意将先后顺序颠倒,作者在最后一段点出他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反驳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段秀实的污蔑。这些人编造“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贬低段秀实宁死不附叛贼的英壮行为,而作者为了突出强调段秀实临死不屈的行为决非一时冲动,称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另外将精彩事例先行叙述,

13、也更能吸引读者。本文是如何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提示:写勇服郭晞一事,用郭晞和白孝德来与段太尉对比。郭晞放纵士卒,横行无忌;白孝德惧怕郭的威势,戚不敢言,而段太尉自荐平乱,断头注槊上,赴营陈辞,留宿军营,令郭晞折服。郭晞的骄纵反衬了太尉的爱民,白孝德的胆怯反衬了太尉的勇敢。在对待农民的态度上,焦令谌取人田,要求谷物熟了给他一半,大旱无收,督责租粮益急,段太尉求情,则说:“我畏段某耶?”杖击农民;段太尉则为农民洗去血迹,撕开自己的衣服包扎伤口,亲手敷药,亲自哺食,并卖掉自己的马,买了谷子代农民偿还。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段太尉仁信爱民的高尚品质。阅读鉴赏柳侯祠(节选)余秋雨一客寓柳州,住

14、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的神貌。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罗池东侧有柑香亭,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这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声,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待了十

15、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当然会经过汨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他随口吟道: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汨罗遇风)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