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观的关系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03796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观的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观的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观的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观的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观的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观的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观的关系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书安 刘丽 赵晓敏摘要 目的 在对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考察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47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2)高职生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2)高职生特质焦虑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3)高职男生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4)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越

2、高,主观幸福感越低。关键词 高职生 状态-特质焦虑 主观幸福感 现代社会,随着竞争日益加剧,人们所体验到的压力有增无减,使得焦虑等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焦虑 (Anxiety) 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1。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把焦虑划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是指在焦虑倾向上所表现出的相对持久的、稳定的个体差异,即把外界环境刺激知觉为危险的或有威胁的倾向,以及对这个威胁可能产生焦虑反应的倾向。状态焦虑是一种暂时的紧张情绪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特定的情境引起的,它即刻存在且有一定的强度水平2, 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3、的调查研究显示,焦虑已成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3,与心理健康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状态-特质焦虑是否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很少有研究对此进行探讨。以往对状态-特质焦虑的研究,从研究对象看,大多数是对中学生、大学生进行研究,而较少研究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从研究内容来看,侧重于现状描述、影响因素分析, 而较少研究状态-特质焦虑对个体社会适应功能的影响。本文拟对高职生的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

4、究提供实证依据。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湖北武汉某职业技术院校不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7份,其中男生159名,女生88名;文科生74人,理科生173人;城市学生81人,农村学生166人。1.2 研究工具1.2.1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本研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Y)4。该量表由Charles D. Spielerger于1970年编制,李文利、钱铭怡于1995年使用该量表对 199 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修订了STAI(Form Y)的中国大学生常模5。该量表由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个分量表构成,各有20个题目。两个分量表分别计分,最低20

5、分,最高80分。该量表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科研和临床评估,在药学、医学、教育、心理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都得到有效的应用,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2.2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6是美国心理学家Fazio在1977 年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验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于幸福的陈述。由段建华于1996年进行修订7。量表包括33个条目,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910.958。2 结果2.1 高职生状态焦虑、

6、特质焦虑状况及与常模的比较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状况见表1。高职男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得分均高于高职女生,但是差异不显著。来源于城镇的高职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低于来自农村的高职生,但是差异不显著。文科高职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低于理科高职生,但是差异不显著。大一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低于大二的学生,独生子女的高职生的状态焦虑低于非独生子女,特质焦虑高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差异不显著。 表1 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主观幸福感 性别 男 43.368.93 44.666.66 72.0610.85女 41.808.55 43.948.55 70.

7、779.86来源 城镇 42.749.73 44.027.91 70.1610.90农村 42.848.36 44.595.73 72.3110.27 专业 文科 41.589.96 44.157.32 70.2012.11 理科 43.328.25 44.516.16 72.209.72 年级 大一 41.849.29 44.366.06 72.7911.52 大二 43.688.29 44.456.91 70.539.42独生与否 独生 42.129.25 44.767.22 70.3710.32 非独 43.208.55 44.206.08 72.3110.60 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

8、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见表2。高职生的状态焦虑低于常模,差异极其显著(p0.05)。2.3 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高职生状态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43),相关极其显著(p0.001)。高职生的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36),相关极其显著(p0.001)。这表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越高的高职生,主观幸福感越低。表4 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主观幸福感 P状态焦虑 -0.43 0.000特质焦虑 -0.36 0.0003.讨论3.1 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基

9、本情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城乡、文理科、独生子女与否以及年级之间的显著差异。这与张海涛、苏苓9等于2009年所做的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自尊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中的结果一致。与周永安,赵静波10等于2013年所做的广东高校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中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不同性别、 是否独生、不同来源、不同专业对状态-特质焦虑的影响并不大。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高职生的状态焦虑显著低于中国大学生常模。特质焦虑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常模。这表明武汉高职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中国大学生常模有显著不同。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在学习态度、学习压力、对自身的要求以及家

10、长对其的期望方面非常不同,高职生可能更不看重学习以及个人表现,这可能导致高职生的状态焦虑较本科生低。 武汉是全国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这就必然导致武汉地区大学生竞争激烈、就业机会明显供不应求,这也许是导致武汉大学生特质焦虑高于中国大学生常模的原因。3.2 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基本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之间的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112 目前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90后,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接受的信息量大,思想较为独立解放,不再束缚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女生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出来,所以,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性别差异也比较正常。然而,也有研究得出不一

11、致的结果,例如姚小燕13于2013年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发现男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比女大学生高,宋智辉14于2013年对硕士研究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发现,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可见,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来源、专业、年级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一些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5。与另外一些前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6,由此可见,该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研究还发现高职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极其显著。高职女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全国常模,但是差异不显著。高职生对学习

12、并不是非常看重,而大学主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因此大多数高职生产生了无聊、迷茫的心理状态、认为生活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去做什么,整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内心非常煎熬。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性别角色不同,男生面临的社会压力较女生更大,这可能是导致高职男生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高职女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全国常模,但是差异不显著的原因。3.3 高职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即随着状态焦虑水平、特质焦虑水平的升高,高职生所体验的主观幸福感将显著降低。这与前人有关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相似。杨楠 15于2007年对大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