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之2014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0374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之2014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之2014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之2014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之2014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作文之2014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之2014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之2014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篇一:2014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高中语文老师的资源,大家分享一下,学弟学妹们加油哦。 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 直面不自由(69分) 启蒙运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间,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诸如“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观点,倡导自由与平等。正是这场运动激发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甚至影响到了中国近现代的种种革新。到了现在,几乎人人都认识到了自己有各种自由的权利,并且积极地选择自己想要走的人生道路,增加社会的多元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人难道是完全自由的吗?自由的限度又在哪里?我们固然能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可我们选择的目的恰恰是为了过好人生,用

2、小的自由来实现最大的不自由。 人不自由的原因或许有两点。首先就是我们承担的责任。萨特说过,人必定是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我们没有要求来到这个世界上,凡是自由的,就要为自己一切的行为负责,承担责任无疑是不易的,就像穿过沙漠,各人的方法道路或许不同,但终究无人得以逃脱。其次,人的不自由还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往大了说,人终有一死,且在生命中不会一帆风顺,这些都是个人无力控制的。往小了说,我们的家庭也是生来就既定了的,或贫或富,或高尚或卑微,对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他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穿越“沙漠”。 这样想来,人的引以为傲的“自由”实在是太渺小了,甘地领导了印度独立革命,为的是什么?

3、让几亿人能真切地体会到自然的人有多不自由吗?当然不是,我们对“自由”的争取,对自由的珍视,别有一番意义在其中,因为即使人终有一死,即使有无限的沙漠必须穿越,他在其中作出过了不小的努力,并获得了不小的成就。巴金在激流总序中说到,即使他常常觉得身边是无尽的黑暗,他也不孤独,不绝望。因为生活就像一股激流,开辟他的道路,穿过乱山碎石之间,人的力量固然无法胜天,那又为什么一定要“胜天”呢?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自由加以珍视,便能创造出自己的“激流”,对“不自由”的困难悲剧化作自由的积极“搏斗”。史铁生写到生死时更有意思,他说,上帝在创造生命时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如果在艰难时想到前面有个长长的假期在等着你,不

4、是会很安慰吗?正是这样对不自由的调侃和直面,使得他在走人生之路时更加乐观,也更加自由。 不自由不是悲剧,而是对自由的注解,使人对自由加一份珍视,加一份热爱。直面不自由,才能理解生命的真谛。 吾行吾道,虽远必至(68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身于沙漠,周遭是波澜起伏的沙海,漫天黄沙高傲地席卷一切,抹平一切来访者的足迹,好像从未有人来过。是振长策疾驰,是亦步亦趋彳亍,是日夜兼程早日穿越,还是且行且思谨慎独步征途,穿越沙漠的道路方式可以自由挑选,但无论如何,你必须穿越。 这是多么大的困境!我们掌握了过程的自由,却又被决定了起点与终点。从眼前的高考,到人生纷至而来的成败、兴衰、荣辱皆只可尽人事

5、以面对,不可期天意而逃避,甚至整个人生,无论是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难免生死人灭,穿越人生这片沙漠,我们向死而生。 然而,我们却被上帝赋予了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道路的权力。我梦见过西西弗斯,他受天惩,推石至山顶却终将滑落,但就在他徒劳无获走下山时,他却给我欣赏他信手捕捉的一叶蝴蝶。这里蕴藏着人类全部的幸福。客观上,我们必须同唐僧一般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修其正果,必须直面人世的不公,社会的阴暗,生命的困顿,在天不在我。主观上,是卑贱的生存哲学,还是高扬的生命意志,则在我不在天。在穿越沙漠的过程中,我们有所沉吟,有所深思,有所经历,有所创造,有所使命,有所理想,有所践行,有所超越,即便是撞向铁

6、幕的鸡蛋,也能有其价值。 孔子以木车的激情穿越沙漠,他不是不知道乱世春秋一切已不可为,但他仍怀着古典的崇高勇往直前;老子以老牛的散淡穿越沙漠,他深知无法唤醒甜寐于月光流转的苍生,仍旧以牧笛吹起晚岚。张载说:“士人臣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却认为,只要是心怀着慧(惠)世济世之心,纵对黑暗之时局一无所念,却也不怍于父母授来的身体发肤,方孝孺深知其对燕王铮亮佩剑的弱小,却仍旧傲然于君王前玉碎,决不伏身于残暴下瓦全,他难以不选择失败的结局,但却用选择穿越沙漠道路和方式的仅有的自由向历史交了答卷。行走在天地间,我们都是旅行着的陌生人,从远方来,到远方去,天下无处不为逆旅,人世无所

7、不为考验,但,作为这宇宙的朝拜者,我们在不自由中仍有过程和态度的自由。我们仍可在黑暗中保有那宝贵的尊严。 祸福贫贵,天作主,我说了不算。 一身正气,我作主,天说了不算。 沙漠即在前方(68分) 眼前是黄沙弥漫,身后是退无可退,唯一的选择就是穿越沙漠。当然,你可以自由选择穿越的方式和道路。 这就是如今我们每个人的写照,人生只有往前这一个选择,唯一机动的是各人穿过人生这片沙漠的途径与方法。即以非自由之身拥有自由的选择,这是社会的法则。 放大了说人生也好,放小了说一段比赛也好,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不自由”,如规则,如规律。规则不可违,规律不可破。若是人生想退便退,随时可回到十八年华重做人生重要抉择,那

8、这个世界岂不乱了套?这就是规律。若是赛跑途中由火箭送至终点的“第一名”也算冠军,这本来人类体能的竞赛还有何意义?这就是规则。 这样的“不自由”让我们及我们所在的社会更有序更公平,以更好地实现接下来的“自由”。是的,我们依然拥有自由,当你做人生抉择时,没有人规定你的抉择是什么;当你面对苦难时,更没有人教你该如何度过;当你面对辉煌时,没有人告诉你该如何处理。 苦难如文革十年,如何度过?才华横溢的女画家周炼霞文革时被迫害一只眼瞎,便托人刻了两枚章,一枚上写着“一目了然”,如此调侃,如此励志,她是这样度过了文革。而大作家老舍却不堪折磨抱石投湖自尽,如此惋惜,如此可叹,他是这样度过了文革,也提前度过了人

9、生。文革就好比必经的沙漠,二人身处其位已无可选择,而方式却可变,苦难如斯又如何呢?挺一挺笑着便过来了,过来之后便得以颐养天年,九十多岁才去世。软一软哭着也过去了,提前过去,却仍是一个昏暗的结尾。 这儿的“自由”,便决定了当你穿过沙漠时看到的是一片可爱的绿洲,还是因怕吃苦走短路而看到的另一片更黑更干的沙漠。 当然人生也并非只有“苦难”这个沙漠,辉煌也是沙漠,你是如司马光一般淡然处之并写下训俭示康以提醒后辈,还是如现如今的高官一般大肆炫耀落得“双规”下场?天生聪慧也是沙漠,你是如曾经的科大少年班的“神童”们一样终归于默默无闻,还是像十三岁上清华的“范书恺”一样拥有才智的同时拥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与处事

10、能力,前景光明? 方式也好,道路也罢,这“不自由”中的“自由”却决定了你最终的结果。 我说我并不想要自由,此话不假,因为有些“不自由”保证了我的权利及义务更好地施行;我说我想要自由,此话当真,因为这些“自由”也决定了我的人生。 沙漠即在眼前,非自由之身的人们啊,抓紧手中的自由的权利,向前穿过沙漠吧!【篇二:2014年上海卷优秀作文】 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上海卷) 【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文题简析】 作文题的核心是“沙

11、漠”,相对而言的是“自由”和“不自由”。这个“沙漠”可以指代的内容很多,比如面临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生活困难、一个希望实现的梦想、理想等。“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从中体现的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思想。而“必须穿越的这片沙漠又是不自由的”,指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活过程等。 参考立意: 1、谈自由与约束:自由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2、谈责任与承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面对责任,学会承担和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解决。 3、人生的路需要自己去走。 【优秀作文】 为了自由的束缚 “自由是什么?” 我试着不断地询问着自己去寻找可能的答案解释,可是每次都是无疾而终,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

12、不难发现的是:“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求迫切愿望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发展的”。 当我们在程式化的生活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渴望轻松、渴望放纵、渴望自由的想法,而且是一种异常强烈的愿望。可是同时也不难发现:过度的自由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导致寻求束缚的愿望。当我真正摆脱父母,一个人毫无约束地在外面生活时,时间长了,我便开始怀念家的温暖,父母的宽容与慈爱,想再次投入父母的安全港湾;当辛苦工作之后得到一个冗长的假期时,或者结束了高三紧张的学习步入到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后,时间长了,我便开始厌烦每天的无所事事与慵懒无为,想赶紧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或者学习当中。由此来看,我们是在自由与束缚的状态中循环往复、

13、苦苦挣扎,似乎我们追求束缚与追求自由的意愿是同等强烈的。 自由与束缚哪个更好?这似乎并不能给出明显的答案。绝对的自由于我而言同绝对的束缚一样都会导致自我的毁灭。绝对的自由能产生出我们个人对束缚的最大愿望,而绝对的束缚同样也能使我们无比渴望自由。这样看来自由与束缚就像一只手的两面,但他们同是一只手,相辅相成。 古代科学无非就是炼金和炼丹,炼金是想获得财富,扩大自己的自由空间和内容;炼丹是为了长生不老,获得时间上的自由。随着人们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不再把科学用来炼金和炼丹,但科学仍是人们追求自由的工具。当波义耳提出化学的目的是探索各种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人们终于认识到,要扩大自有,首先要认识规律

14、,人可以不受人为规范的限制,但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约束和自有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而追求自由最重要的是寻找约束与自由辩证关系。 自由的本质应该是在适当的束缚下多彩的精彩生活。为此,我们需要主动地约束自己,适当的越是自己。制定必要的社会规范可以让我们免受由错误行为造成的规律的惩罚。减少多余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努力发现不合理的规范而去除它,这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主要目的。必要的束缚本身就是为了自由。 作为常人,我们追求自由与追求束缚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作为一个卓越的人,他应该具备平衡自由与束缚的能力,而不是被自由与束缚控制住整个人生。他的自由与束缚都是相对的,他不随波逐流,不盲

15、从众人所云,不屈服于体制,内心自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信仰理念;同时他又不放纵自我,不无所事事,自身有着严格的行为准则,两者相互制约而并存,合二为一。 为了更高的自由,请勒住马儿的缰绳,任其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驰骋。 【专家点评】 作者充分施展了辩证思维的才能,充分论证了“自由”与“束缚”对立而统一、相辅而相成的关系,极富思辨的张力。 在束缚中寻找自由 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 卢梭 人生如沙漠之旅,旅程和目的地已被设定,这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束缚;但旅程的道路与方式因人而异,这是每个人不同的自由。束缚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但之所以感到自由的多寡不同,则源于对束缚挣脱的程度差异自由是挣脱束缚中努力

16、而来的结果。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安迪正像是那只自由的鸟,即使身陷囹圄之苦,但内心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肖申克监狱的围墙高大如山,却挡不住一个清白之人向往自由的心。一个几百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在安迪十四年的不懈努力下超额完成。自由属于安迪,属于每一个在束缚中挣扎拼搏的勇敢之人。他们都是自由之鸟,生来属于无边无际的苍穹。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束缚的突破并非打破一切都障碍,自由的前提是尊重束缚,尊重这个充满规律的世界。正如芮成钢所言:“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背负着一堆纸枷锁,其实它们一挣就开,但一辈子都不敢挣开,因为后果太严重。”正如我们的法律、道德律,如果这些束缚被冲破,世界将无法想象,规律将不复存在,更别说自由的实现了。因此,在绝对的束缚中寻找相对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