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9396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一、概述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四章三角形第一节“认识三角形”的第四课时,主要内容是从三角形房梁的情境入手,抽象出三角形高线的概念,通过画图、折纸等活动探索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位置关系,从而认识不同形状三角形的高线。教科书折纸,画图的活动提供了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交流发现三角形高的结论,为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同时注重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操作过程,为八年级上册学习演绎推理做铺垫。二、教学目标

2、分析1.知识技能: (1)认识三角形的高线;(2)能画任意三角形的高线。(3) 了解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折纸,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折纸和画三角形的高,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交流发现三角形高的结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充分观察、操作、交流的必要性和作用,让他们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培养他们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

3、与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几节课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讨论过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及性质,同时在七年级上学期了解了两直线互相垂直等概念,会过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一方面,在认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时,学生已经通过折纸感受到了它们的意义,同时也具有了从事数学实验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的能力.4、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高线的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难点:画钝角三

4、角形夹钝角的两边上的高和三角形高的应用。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共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 第二环节:做一做; 第三环节:议一议;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活动内容:1你还记得“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吗?2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吗?活动目的:让学生先回忆过一点如何作一条直线的垂线,然后再引出三角形高的定义,同时为下面作三角形的高线做准备.培养学生善于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体会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学要求与效果:学生都能快速回忆垂线的定义,并画出图形,教学效果良好。教师适时引出三角形的高线的

5、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对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学生的方法很多样,有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有学生用三角尺来画,有学生利用量角器来画。 第二环节:做一做活动内容:每人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1.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2. 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3. 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目的:使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三角形的高,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 会画出和折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动手能力. 活动效果:学生都能理解此定义,并立刻能作出锐

6、角三角形三边的高线. 因为这里有了前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结论,学生在此环节完成的非常好,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画和折,并相互交流. 第三环节:议一议 活动内容: 1. 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2. 在纸上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画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目的:由锐角三角形的高过渡到直角三角形,再到钝角三角形的高,便于学生从动的角度研究几何. 通过折、画活动使学生多动脑,并使学生学会对新旧知识进行对

7、比.活动效果:学生很自然的猜到结论,并且突破了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这一难点. 在这一环节,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有些吃力,尤其是画出它们, 所以,教学时,应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三角形高的定义,思考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画、去折.存在问题:其中画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学生常会画出以下两种常见错误图形。 解决办法:可以将三角形比作小山,山的高度怎么看三角形的高就怎么看,这样学生很容易找到三角形的高,同时也不会再有以上类似的错误认识.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活动内容:基础练习1.分别指出下图中ABC 的三条高。BCABCDF 变式训练 2. 下列各组图中哪一组图

8、形中AD是ABC 的高( ) 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此点一定在( ) A. 三角形的内部 B.三角形的外部 C.三角形的一条边上 D. 不能确定 提高练习: 5已知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 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点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则点C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活动目的:巩固本节知识,使学生更熟练地运用它们,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高的位置的特殊性. 活动效果:通过练习,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效果不错.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总结本节的重点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1.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 会画高(明确那条边上的高,过哪个顶点作,垂足位置在哪里?)。3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位置是因三角形形状不同而变化的 。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三角形高线的认识上升一个高度. 活动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敢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