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 01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9205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 0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 0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 0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 0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 0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 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 0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治维新的举措教学案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情境创设:“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知识结构】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严重阻碍。2、阶级:人民抗争使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3

2、、民族危机:佩里叩关(“黑船来航”)打破了日本社会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4、政治:幕府的腐朽统治遭到日本社会各阶层的反对。5、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6、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施政纲领:五条誓文;1、五条誓文:发展资本主义,改革封建制度,向西方学习。2、政体书:整顿充实组织机构。三、维新内容;(一)政治上:破除旧政治体制。1、目的:巩固明治新政权2、主要内容: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剥夺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让他们担任藩知事,成为天皇政府的地方官。“废藩置县”:1871年。原因:应对日益激化

3、的农民起义和士族叛乱,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措施:a、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b、发布建立天皇亲兵法令,组建“御亲兵”保证这一措施的施行。意义:A、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天皇新政府的中央集权。B、是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平等。(四民分别指哪些人 ?)平民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居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的劳动力。取消武士特权,(哪些特权?)武士阶层彻底瓦解,一部分成为资本家,一部分成为普通劳动者。3)

4、派使节团(岩仓具视)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学到了许多有助于日本实现独立和富强的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意义:(1)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续改革创造了条件。(2)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3)形式上的“四民平等”相对于幕府时期的等级身份制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二)经济上:殖产兴业。1、目的: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2、主要内容:1)大力创办官营业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立工部省:负责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接管幕府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新建铁路。成立内务省:接管幕府诸藩建立的军事工业,日本逐步形成了近代化军事工业生产

5、体系,促进日本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动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技师,创办近代工业。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2)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背景: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日本民间经营的近代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出现新兴资本家。国内自由民权运动提出“自由经营”的口号反对政府以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方针:将官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措施: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的大部分企业廉价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拥有特权的“政商”以及少数经营近代工

6、业的新兴资本家去经营。并免征商业税,为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创造条件。评价:这些政策使国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3、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显著特点:国家创办示范工业带动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政府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殖产兴业步骤:创官营企业创军事工业创模范工厂劝业政策廉价转让(三)军事上:富国强兵。1、目的:发展军事力量。2、方针:强兵是复富国之本,实行以发展军事力量为目的有近代化军事改革,重视军队和警察的建设。3、措施:(1)建立新式军队;措施:A、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B、颁布

7、第一个征兵令,聘请外籍教官,按照德国方式训练日本军队。C、灌输武士到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意义:建立资产阶级常备军,天皇依靠这支军队平定叛乱和发动侵略战争。(2)设立军事大学:为日本军队培养了大批的高级军事人才。还按照英国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军。(3)改革军事机构:学习德国经验,逐渐形成陆军省、参谋本部等机构,直接隶属于天皇。(4)扶植军事工业:建立兵工厂和造船厂,引进新技术改进军事装备,生产步枪和各种口径的大炮。(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为了维护国内治安,明治政府还逐步建立了近代警察制度。3、意义:(1)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

8、的自立自强。(2)为侵略亚洲各国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后盾,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扩张。(四)文化教育上:文明开化。1、目的:实现近代日本的文明开化2、措施:1)整顿旧的教育机构:措施:建立文省部,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颁布学制,明确普及初等教育的方针。参照欧美教育制度,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设立师范学校,培养合格师资。创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意义:普及小学教育使国民素质提高。实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缺陷:在教育改革中,明治政府大肆宣扬天皇的权威,要求人民无条件的服从天皇的命令。2)推行军国主义教育:1890年,天皇下达的教育敕语。

9、3)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明六社”提倡自由资本主义和欧化资本主义,进行启蒙教育。4)废除旧风俗和陈规陋习:实行“断发”;移植西方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3、意义:(1)教育改革促进和推动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使日本教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2)培养了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所需的人才,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3)改造了旧文化,建立了新文化(具有自己特色,符合世界潮流的日本近代文化)。四、评价:1、目的:巩固明治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振兴。2、性质:天皇为首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改革。3、特点: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从改

10、革方式看,推行全面西化的政策。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是简单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创新改造。从措施推行上看充分利用国家政权力量,或强行推行或是示范引导。从改革内容上看,在大力西化的同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4、评价:1)积极作用:是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亚洲国家各国实现民族振兴提供了某些经验,鼓舞了人民的信心。1)局限性: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邻国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探讨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历史潮流: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2、力量对比

11、:幕府实力相对薄弱,倒幕势力较强且有自己的武装,并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3、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的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课堂作业】阅读下列材料:1,3,5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

12、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3.5回答:(1)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国家。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回答:(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3分)【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